人民网1月8日讯 据香港大公网消息,邵逸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内地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自1985年起开始他在内地的慈善之路后,共向内地教育捐款近47.5亿港币,项目多达6013个。而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有网友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的结果近3万座,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曾受益于邵氏教育捐赠的内地学生更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学校的逸夫楼照片,为“六叔”送行。
1985年起,年近八十的邵逸夫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他在内地的慈善之路。教育部7日表示,以他名字命名的邵逸夫基金会20多年共捐赠内地教育近47.5亿港币,共捐建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各类项目6013个,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
网晒“逸夫楼”纪念善长
相对于“影视大亨”这个头衔,内地人对邵逸夫的认识更多的是他对教育、医疗等事业的捐助。7日上午,当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曾受益于邵氏教育捐赠的内地学生纷纷扼腕叹息,有网友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的结果近3万座,密密麻麻几乎遍布全中国。微博上还发起了名为“随手拍校内逸夫楼”的活动,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学校的逸夫楼照片,为“六叔”送行。
“邵氏电影和TVB製造的港产剧对我们80后这代人来说算是一份集体回忆。”站在北京大学东门附近的逸夫楼前,北大社会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唐伟锋感慨。
“我和室友回忆了一下,从小学开始,几乎每个读书阶段都会有座逸夫楼陪我们,邵逸夫活到107岁这么长寿,大概就是因为他一生做慈善事业积的德。”北大电子专业博士四年级学生张玲(化名)谈起邵逸夫时难掩伤感。
在北京大学东门几步之遥,记者看到了建筑面积达三万馀平方米的北大“逸夫楼”和“逸夫苑”楼群。“逸夫楼”是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地理空间学院的教学楼,“逸夫苑”则为法学院所用。两楼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成,获邵逸夫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邵逸夫对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贡献很大,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内地经济相对困难时期,他所捐赠的教学楼遍布全国,非常值得我们怀念和尊敬”,在北大逸夫楼里,城市与环境学院老师陈耀华说,邵逸夫一生的奋斗经验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能指望一步到位”,这位陈老师还希望,今后中国能多出一些像邵氏这样无私的慈善家。
捐建遍布各层级学校
与许多企业家喜欢捐建知名学府或家乡学校不同,邵逸夫的捐建遍布各个地方、各个层级的学校。事实上,大多数逸夫楼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初,这些今天看上去有些斑驳陈旧的楼房,在中国教育资源还很匮乏的20年前,绝对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更不要说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