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病逝,儿媳3年后改嫁,带走了自己抚养3年的孙子。
这对老张来说,是儿子过世后又一记晴天霹雳。因为后来的日子,他见孙子一面难如登天。
2013年5月,老人一纸诉状将曾经的儿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自己享有“探孙权”。
近年来,“隔代探望权”在学术和司法实践中都引起争议。而事实上,隔代探望目前并不是法定权利。祖父母能否对孙子女进行探望,仍然需要法院的判断。法学界人士认为,法律应考虑我国家庭情感的普遍构成,及核心家庭结构变迁加快的时代特点,适当完善探望权主体。
儿媳改嫁爷爷探望孙子遭拒
老张三天两头去探望,对孙子十分溺爱,已明显影响到罗雪莉新家的和睦及孩子的教育,于是她劝说孩子的爷爷“别来得太勤”
孙子小龙的降生,没能让爷爷老张享受太久的天伦之乐。因为同年,儿子张子强因病不治,去世了。这对爷孙仅在一起生活了3年。
2013年初,小龙被母亲罗雪莉接走。爱孙心切,老张主动每月支付500元生活费给罗雪莉用于抚养孩子。
然而,这样,却也换不来爷爷与孙子“想见就见”的机会。
此时的罗雪莉已经改嫁,老张探视孙子的请求常常被罗雪莉以各种理由拒绝。
迟迟见不到孙子,老张坐不住了。2013年5月,他一纸诉状将曾经的儿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自己享有“探孙权”,他要代替死去的儿子享受探望孙子的权利。
庭审中,老张老泪纵横,让在场的人嘘唏不已。然而,罗雪莉的辩解,多少也让大家感到了她的无奈。
原来,罗雪莉再婚后,老张三天两头去探望,对孙子十分溺爱,已明显影响到罗雪莉新家的和睦及孩子的教育,于是她劝说老张“别来得太勤”,可老张认为爷爷看孙子天经地义,根本听不进去。
罗雪莉称,自己最后闭门不见,确实出于无奈。
索“探孙权”遇非法定权利尴尬
“老张的这种‘转移探望权’的诉讼请求并无法律依据,在其要求的探望权中不具有主体资格”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婚姻法》第38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也就是说,行使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老张的这种‘转移探望权’的诉讼请求并无法律依据,在其要求的探望权中不具有主体资格。”主审此案的新干县人民法院法官肖东宇认为,老张作为爷爷,法律层面并不能强制给以其探望权。
考虑到老人晚年丧子,抚养孙子三年之久建立了深厚感情,如草率判决驳回老人的诉讼请求,不仅不符合公序良俗,也有违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老人也是极大的心理伤害。
肖东宇尝试通过调解做罗雪莉的工作,让老张定期去看望孙子,罗雪莉在坚持了一会儿后渐渐松口。
然而没想到阻力来自老张,执拗的老张坚决不同意调解,要求法庭判令其有“探孙权”,他可以名正言顺探望孙子。这让调解顿时陷入僵局。
审限临近法院促成“最后一次”调解
小龙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局面,“爷爷,妈妈说了,我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一点,就会天天来看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调解工作毫无进展,无论法官如何讲法律、讲道理,请村委会的干部、亲戚朋友上门劝说,老张都是不进油盐,他认准一个理,就是“爷爷探望孙子天经地义”,法院必须判决让他有探望孙子的权利,拒绝调解。
眼看审限一天天逼近,似乎只剩一条路可走了,那是肖东宇说的“一条最不愿走的路”——判决,依法驳回老张的诉讼请求。
“这是一纸多么艰难的判决啊,我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余年,也极少感受到如此下不去笔的判决。”肖东宇说。
“最后再努力调解一次!”肖东宇与书记员再次来到罗雪莉的家中,请罗雪莉带上小龙一同前往老人的老屋调解。
调解同样的艰难,正当法官准备放弃时,转机出现了,一直在旁边玩耍的小龙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局面,“爷爷,妈妈说了,我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一点,就会天天来看您!”
一阵沉默过后,老张突然抱住孙子号啕大哭。动情一瞬,让接下来事情的进展异乎寻常的顺利。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老张每月探望孙子一次,寒暑假孙子到爷爷家住一段时间。
“隔代探望”仅是一个坊间用语
“隔代探望权”的话题已不可避免,可如今的“隔代探望”某种程度还仅是一个坊间用语,而非法律词汇
“本案最后的结局让人欣慰,但纠结的过程也让人感叹。”肖东宇称,当下,离婚率剧增,家庭的变故比例大幅增多,可以说是一个家庭核心结构变迁加快的时代,相似事件已经并不少见。
记者在网上搜索“隔代探望”,许多法律咨询论坛中,许多此类咨询映入眼帘。
“我女儿改嫁,外孙的奶奶以此为由不准我看外孙怎么办?”“儿子离婚了孙子跟女方,我们可以去看望孙子吗?”“儿媳改嫁带孙子去了外地,不告诉我们具体地址合法吗?”……
肖东宇认为,“隔代探望权”的话题已不可避免,可如今的“隔代探望”某种程度还仅是一个坊间用语,而非法律词汇。
记者随后采访了南昌、九江、抚州等地的20名民事审判一线的法官。他们均表示,如遇此类案件会尽量以调解方式结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做到法理与情理的结合。
江西省高院法官张满洋表示,《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我认为法院应该判支持隔代探望权,但目前的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
“现有法律并未明文规定赋予爷爷奶奶探望权。老人能否探望孙子,双方最好能协商解决。”都昌法院多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曹志民表示。
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
正确行使隔代探望权能更好地与晚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司法实践中,像老张一样诉上法庭的情况也逐步增多,但不同判的现象屡有出现。
据介绍,数年前,抚州南丰县法院在也审理过一起“隔代探望”的案例:男子艾某与妻子彭某离婚后,艾某的父母经常去探望由女方抚养的孙子。后女方将孩子接到县里上幼儿园,艾老夫妇仍然经常去探视,有时未通知彭某就将孙子接回家。孩子的母亲感到不满,要求幼儿园除自己以外,不允许其他人探视孩子。艾老夫妇见不到孙子,情绪激动之下与彭某发生争吵,彭某一纸诉状将原公婆诉上法庭。
南丰县人民法院一审依据《婚姻法》第38条规定,支持了彭某的诉讼请求,判决被告艾老夫妇今后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探视原告之子。
2012年,《南方都市报》也曾报道过一起诉隔代探望权案。女婿再娶后,拒绝原岳父岳母探视外孙女,两老因此在江门起诉女婿索要探视权,一审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64条以及《婚姻法》第38条规定,驳回了刘先生夫妇诉讼请求的判决。刘先生夫妇提起上诉,后经江门市中级法院终审,原告刘先生夫妇诉求仍未被支持,但法院认为被告崔先生应尽量配合实现二老探视愿望。
但在2007年,承德法院受理了一起涉“隔代探望权”的案件,却作出了与以上两起案件截然相反的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我国《婚姻法》没有直接规定爷爷或者奶奶等隔代的亲属的探望权。但是,正确的行使隔代探望权能更好地与晚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依据《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判决爷爷奶奶可以行使隔代探望权,作为孩子的母亲须予以协助。
专家呼吁完善探望权主体
法律应以社会公德与子女权利最大化作为正当性依据,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逐步完善探望权主体
江西法院首届审判业务专家之一、赣州中院研究室主任温金来表示,此类案件,应酌情适度扩大探望权主体。
“保护‘隔代探望权’的正确行使,能够更好地体现法律上的人文关怀,减轻家庭变故给孩子带来的破碎感,或能抚平失去家人的心理创伤。”温金来认为,考虑我国家庭情感的普遍构成,法律应适当把祖父母辈纳入探望权主体。
“目前,我国《婚姻法》中的‘探望权’是基于亲权即父母子女之间为基础产生的,而不是基于亲属权产生,个人认为是不符合国情的。”曹志民认为,法律应该支持“隔代探望权”。
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涂书田表示,目前,祖父母能否对孙子女进行探望,仍在法院的概念判断之下。也就是说,理解不同,作出的判决可能迥然不同。法律应以社会公德与子女权利最大化作为正当性依据,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逐步完善探望权主体。(文内当事人均属化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