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院士和著名物理学家、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每人奖金500万元。他们也是此项奖励自2000年设立以来的第23位和第24位得主。
从2000年开始,我国对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每年不超过两名,该奖项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13年度是该奖产生以来的第14个年头,14年来共颁发13次大奖,除了200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以外,每年都有一到两位院士获此殊荣。
张存浩
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
张存浩,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及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存浩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上世纪50年代,刚刚被分配到“燃料第一研究室”工作的张存浩,毅然接受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大煜院士交下的任务,投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的研究中。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激化,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又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满头银发的张存浩回忆说:“当时这方面资料少,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非常艰难。”然而这项工作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的高度期许:“这是对我们外交工作的支撑。”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中,张存浩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领域的研究。
回首当年,张存浩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高技术,以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和科研条件来搞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很大,而这项工作又需要集成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张存浩来说,意味着又一次“改行”。在研制化学激光的同时,张存浩十分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
多年在大连化物所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张存浩认为科学是一个充满惊奇与惊喜的世界。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有激情的人。
1986年到1990年,张存浩出任大连化物所所长,开始了“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学术生涯。
张存浩在1991到1999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项基金的设立,一直受到科学界的交口称赞。在他担任基金委主任8年多的时间里,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增加了近8倍。
程开甲
中国“核司令”
程开甲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30多次核试验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1962年,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
他参加制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依据国情否定了苏联专家的空投建议,提出采用地面方式;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还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性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
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实现了“自封”,确保了试验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