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三中全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政策框架下,“不是绝对值拉平,而是指开放的理念、体制、机制一体化。”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1月13日在该市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上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政策框架下,中国东西部对外开放观念及体制、机制差距,有望将在5至10年间消失。
“如果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都‘拉平’了,我们开放的红利还可以比较高地增长,比如15%、20%的增长,再增长十年、五年不是问题,”黄奇帆说。
黄奇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七部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起草工作的参与者,此后担任全会中央宣讲团成员。
内陆和沿海一样开放
“内陆的人、重庆的人要抛弃‘内陆做不了开放的前沿’这么一个陈旧的、落伍的观念”,重庆市市长黄奇帆1月13日在该市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上说,“三中全会”提出的内陆开放政策,本意就是今后十年,要把内陆建设得和沿海一样开放。
他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开放是先沿海再中部、西部,因此形成了开放时间先后的不同,东西部出现差距。
黄奇帆的这一判断的数据支撑是,“我国现在4万亿美元进出口,85%是沿海8个省做出来的,内陆22个省进出口只占15%;我们国家一年吸引1200至1300亿美元外资,沿海8个省就有1000亿还多;内陆22个省只占15%,只占两、三百亿,在这一前提下,自然带动力就不同,所以东西部的差距是和开放度不同有关的。”
“长此以往,连我们西部的人也会认为,开放永远是东部先开放,然后西部、中部慢慢跟进,但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因为你到欧洲,欧洲20多个国家,德国是在欧洲的中间,它不临海,但是谁能说它没有西班牙开放?它就是欧洲最开放的地方。”
黄奇帆认为,开放是一种文化观念,是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体制机制。既然是文化观念,同等开放,是内陆的人和沿海的人可以一个观念,也可以不同观念,只要你接受开放的文化,就可以有同一个观念。
重庆近年来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进出口额在五年涨了十倍。“如果整个内陆20个省同时推进内陆开放,不要说十倍,五年涨五倍,也不得了。五年就涨2倍,或者就1倍,全国就7%,五年涨一倍就是一年增长15%,这相当于是西部比整个全国平均值高一倍的增长,这也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黄奇帆说,“在汉唐的时候,中国的西部比东部开放,东部那时候船小,根本适应不了海运,是闭塞落后的地方,泱泱大国在中土,这个地方通过马和骆驼走向中亚、欧洲、印度方位,也就是中国的开放是往大陆内部开放,西部这边是桥头堡,沿海地区送货到西部再走向世界。
三个坐标拉平“东西”
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黄奇帆形象地将其称作是开放的“三个坐标”:该《决定》中“关于开放是讲了三段话,一大段是投资环境,服务业方面广泛放开,原来不怎么开放的领域通通开放;二是更高境界的开放,FTA(自由贸易协定);第三是内陆的开放,三个坐标同时推进。”
黄奇帆13日称,该市今年的外贸工作会重中之重就是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如果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都‘拉平’了,我们开放的红利还可以比较高地增长,比如15%、20%的增长,再增长十年、五年不是问题,”黄奇帆说,因为占全国经济85%的地区相对饱和,只有5%、6%的年增长率;而占中国经济15%的西部地区增速高一点,对全国总量影响也不大,但如果连续五年这么快以后,比重加大,15%变成了40%,这时候会引发经贸格局的变化,4万亿变7万亿或者8万亿美元,是了不起的事。
黄奇帆强调,此处所提的“拉平”,不是绝对值拉平,而是指“开放的理念、体制、机制一体化”。
“现在我国正在和36个国家谈有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事宜,和欧洲、美国、东南亚、印度洋方向、中东、俄罗斯方面,以及中亚方向的土耳其等,都在谈”,黄奇帆说,中国下一步的开放将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推进,更高的境界的推进就是自由贸易协定(FTA),这个不是上海自贸区的概念,上海自贸区的概念本质上是保税区的服务贸易化,是一个小区的概念。
黄奇帆对此的解读是,“三中全会里讲到的专门自由贸易区,是讲国家和国家双边、多边的自由贸易。如果签了协议,就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金融各种领域,有新的、更大的开放,国家和国家之间互相都有一些负面清单,只要一签字,负面清单之外就同等待遇、自由发展。包括这两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融业也可以打通,这就是更高境界,更复杂的全球化。”
相比之下,WTO最初基于关税贸易总协定,在商品货物领域的关税免税自由化,范围相对较窄。
“只要一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就不会分区域,不会先来沿海,内陆慢慢跟进,而是内陆和沿海同等国民待遇。所以,在这个概念下,今后的开放,不存在先沿海,再内陆的思维定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