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国际广播电台2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孩子的传统新年礼物有了新选择:数字红包
我丈夫和婆婆晚餐时悄悄商量红包的事。我丈夫问,晚上见到高中同学时该给对方孩子多少钱。
这是新年期间不断重复的话题:别人给了多少钱,我们该给别人多少钱。而在美国,我家从未讨论过。但过年期间,在我丈夫的河南农村家里,我花了很多时间谈论和思考红包。虽然我不是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的,但我1岁的女儿会,所以我需要更好、更多地了解它。
但当我向我婆婆询问时,她根本不能理解。“你是说在美国不给红包吗?”她难以置信地说,“在这里,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于海说,红包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如果想了解中国的价值体系,就要看红包传统。“在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跟别人搞好关系”,他说,红包就是用来维系关系的金融投资。
不同的关系价值不同,相应的新年红包厚薄也有差别。对孩子们来说,这是有趣的传统:用家人、朋友给的“压岁钱”来纪念又长大一岁。但对我这样的局外人来说,这一切令人困惑。我没想到的是,一些中国人也会困惑。“这是一门科学,一种计算”,于教授说,你需要考虑付出与回报。给红包没有明确规定,但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反感或丢面子。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在红包上得以体现。我的小叔小时候只能得到1美元红包,而现在至少15美元起。“小时候,拿红包是一个梦想。现在我长大了,有时觉得(红包)是一种负担”,小叔说。
今年,小叔和朋友们享受了一种新红包。他将银行卡与智能手机的一个应用软件相连,给朋友群的11个好友发出数字红包。幸运的是,我是其中之一。我打开一看,有15美元,感觉很不错。
当然,数字红包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红包。小叔的一个同学走到我女儿面前,往她腋下塞红色钞票,大约65美元。女儿向他道谢,并用中文叫“叔叔”。然后,她说的词让我们大吃一惊—我发誓从未教过她—她大喊道:“钱!”(作者丽贝卡·坎特,甘文凝译)
作者:作者丽贝卡·坎特 甘文凝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