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正在被撕裂,这个国家和它的政治一样,一半看起来像西方,一半看起来像东方。 —英国
《每日电讯报》
乌克兰示威者与警方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激烈冲突。乌卫生部19日说,截至当天6时,冲突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其中包括媒体记者。法新社评论,这是乌克兰国内示威活动持续近3个月来最为血腥的一天。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9日说,反政府示威者试图通过街头运动让他下台,这已经“跨越界线”。他同时呼吁反对派与极端分子划清界限。
综合新华社电
警方:示威者枪击执法人员
数以千计示威者18日上午举行号称“和平进军”的示威活动,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
2004年12月8日,乌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乌政体由总统—议会制过渡为议会—总统制。维克托·亚努科维奇2010年当选总统后不久,乌宪法法院裁决2004年“政治改革”宪法修正案违宪,国家政体由议会—总统制重回总统—议会制。对于反对派要求,当局坚持恢复宪法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反对派认为当局只想拖延时间。
中午时分,示威者和部署在议会大楼的警察发生冲突。参与冲突的示威者大都是戴着面具、头盔并手持盾牌的年轻人。现场照片显示,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警方使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
乌警方称,示威者使用了武器,引发冲突升级。冲突一直持续到深夜。警方说,示威者中有人不时朝执法人员开枪。内务部称,7名警察在冲突中身亡,近300名警察受伤。而当地媒体报道,示威者有200多人受伤,100多人入院治疗。
俄新社报道,在涉及18日冲突的网络视频中,既有示威者攻击警察的镜头,也有警察殴打示威者的画面。此外,数名参与报道的记者据称也遭到了警察袭击。
今年1月19日,基辅曾发生反政府骚乱,但规模和激烈程度远不如这一次。2月16日,乌反政府抗议者撤离了他们占领的基辅市政府大楼和几个州政府办公楼,乌总检察院随后宣布,议会通过的大赦法17日起生效,不再追究闹事者的刑事责任。就在局势出现转机时,基辅再次发生了严重骚乱。
目击:基辅一夜之间成战场
路透社报道,经过一晚“激战”,首都基辅独立广场“一片狼藉”,示威者“总部”工会大楼被熏黑,楼内冒出黑烟。
政府安保人员眼下占据广场大约三分之一,这部分广场靠近议会和政府办公楼。仍有不少示威者进入广场“增援”。一些示威者将己方占领的广场区域称作“欧洲广场”。
基辅市地铁关闭,只有几条交通线路进入市区。市政府建议商店关门。学校与幼儿园已经关闭。
一些消息人士说,不少示威者从乌克兰西部由大巴车运至基辅。乌西部一些地区政府办公楼遭示威者冲击。
前一晚冲突中,政府与反对派均指认对方开枪。乌克兰内政部说,有5名警察遭狙击手精确射击,头部或颈部中弹身亡。
一些路透社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守卫路障的示威者手中拿着步枪,其中一支步枪装有瞄准镜。
总统:定20日为全国哀悼日
亚努科维奇19日在向全国发表的讲话中说,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无视民主原则……他们号召人们拿起武器,这已经跨越了界线”。他说,根据乌克兰的民主制度,人们要通过选举,而不是街头运动来获得权力。他说,这是对法律的公然违背,肇事者应该面临法律制裁。
此外,亚努科维奇还指责反对派鼓动在乌克兰独立广场的“极端分子进行武装斗争”,试图通过暴力方式夺权。他表示,反对派必须明确与极端分子划清界限。如果反对派对极端分子表示支持,“我们将以不同的方式与其对话”。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9日签署命令,宣布20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的骚乱的遇难者。
根据这一命令,乌克兰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都要在20日下半旗致哀。全国当天取消一切娱乐和体育活动,电台和电视台相应调整节目。
各方态度
俄罗斯:乌暴力冲突包含“政变企图”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9日对媒体说,俄坚决谴责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的暴力冲突事件。俄领导人认为,极端分子对此负有完全彻底的责任,俄在乌克兰极端分子的行动中看到了“国家政变企图”。俄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说,乌克兰是俄友好的兄弟国家和战略伙伴,俄将利用自己的全部影响,使乌克兰恢复和平与安宁。
欧盟:考虑对乌克兰领导人实施制裁
欧盟19日召集成员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特别会议。欧盟官员和成员国首脑大多指责乌克兰政府,称将考虑对乌克兰施加制裁。
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说,他希望欧盟可以“对过度使用武力和(加剧)暴力的责任人,采取针对性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对乌克兰领导人施加旅行禁令、冻结资产。
中国: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协商消弭分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9日表示,中方一直高度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对冲突造成人员伤亡表示遗憾。华春莹说,希望乌克兰有关各方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协商对话消弭分歧,早日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国际社会应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局势分析
乌克兰局势缘何急转直下?
两天前,反政府示威者主动撤出首都基辅市政厅等政府办公楼,以此换取当局大赦被捕示威者。此举一度被视作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妥协,有利于局势缓和。什么原因导致局势如此意外地逆转?
导火索:示威冲突
从演进过程判断,流血事件主要缘于警方与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的冲突。当时,数以千计示威者从市中心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2004年宪法。
当示威者行进至警方在议会大楼附近设置的警戒线时,一些情绪激动的人开始冲击警戒线,用石块和燃烧瓶袭警,警方则使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按照警方的说法,示威者使用了武器,致使冲突升级。此后,一些示威者还冲击执政的地区党总部办公楼,局势开始蔓延。
信号弹:俄欧“加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斯·费希尔认为,反对派与政府的对峙态势因17日“大赦”法案生效而略显缓和,如今突然重新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可能是受到俄罗斯和欧盟有关乌克兰的最新动作“刺激”。
俄罗斯政府17日宣布,本周将向乌克兰政府拨付20亿美元后续资金,作为150亿美元紧急财政援助承诺的一部分。俄政府先前已向乌克兰拨付首批30亿美元援助。乌国内政治危机升级后,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援助将在乌克兰组建新政府后发放。
费希尔认为,俄政府同意继续拨付援助,或许引发反对派猜测,认定乌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幕后共识,即亚努科维奇将选定一名亲俄立场的总理组建新政府,延续乌政府先前的亲俄立场。
反观反对派方面,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同一天会见两名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虽然表示将为积极化解乌克兰政坛危机全力以赴,却没有为反对派带来与俄罗斯拨付援助款意义相当的“利好”。
深度观察
向东走,向西走?
亲欧与亲俄的对立撕裂了国家
2004年11月22日,乌克兰各城市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反对时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在总统大选中“舞弊”,直接导致重选,是为“橙色革命”。9年后,历史仿佛重演。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24日,逾10万人走上首都基辅街头抗议。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