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颜家文 实习生 刘旺姣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一首《上学歌》勾起人们无数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早春的清晨气温低至零度,在温暖的被窝里哪怕多呆一秒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可是对广大要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来说,他们迎风斗雪的送学战斗必须在每天清晨打响。本周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提前设好闹钟,早起准备早餐,叫孩子起床,准备上班装备,赶着出门,这些成了众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昨日,记者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目击他们的送学生活。
“早起送孩子上学像一场战斗”
昨日凌晨5时30分,在闹钟的催促下,租住在中山亭附近的谭艳准时醒来。来自湘潭的她和丈夫刘立新在长沙寿星街上经营一家食用油店,由于店里忙,女儿妮子以前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每个月回家探望一次。
但是,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让他们非常担心。去年,孩子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年龄,他们决定牺牲一部分生意,将孩子及爷爷、奶奶全部接来长沙。“每次一回家,妮子都特别黏我们,每次一离开,她就哭得稀里哗啦。”谭艳说。
孩子住过来后,他们突然觉得原本就忙乱的生活显得更加紧张了。“宝贝,起床上学啦。”开学了,这就意味着谭艳每天得提前一小时起床,穿戴完毕,然后喊熟睡中的女儿起床。妮子赖在被窝里,根本就喊不醒。谭艳无奈,只得一把把她抱起来。半睡半醒之间,孩子开始不利索地穿衣服。直到6时,妮子才“正式”穿戴完毕。
洗脸、漱口一磨叽,时针就指向了6时20分。这时候,谭艳又陪着妮子早读了30分钟。
“没办法,孩子太小,注意力老不集中,只能陪着她读。”谭艳说。
而就在此时,妮子的奶奶也起床了,“砰砰啪啪”地在厨房里忙开了,她的义务就是为孙女做上一顿丰盛营养的早餐。一碗面条加鸡蛋、一杯牛奶,妮子吃得津津有味。
早餐后,爸爸刘立新上阵了,他把女儿抱上电动车,发动,然后迎着寒风,向学校驶去。刘立新说,这个时候是上班高峰期,车流量都很大,电动车稍微畅通一点,但他还是骑得小心翼翼。
从家到女儿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需要20来分钟。“这几天太冷了,到了学校,手脚都冻得痛,可是这是送自己女儿上学,心里还是很暖和的。”目送着女儿走入校门,刘立新笑着对记者说。
七旬奶奶每天坐公交送孙子上学
昨早7时10分,记者来到岳麓区望月湖第二小学,尽管离上课还有50分钟,一对送学夫妻已经带着孩子早早来到学校。夫妻都是8时上班,送完学后就得马上往各自单位跑。
学校的大门早早就打开了,孩子走进了校园,两夫妻还忍不住趴在围栏外向学校里面张望了一会儿。
7时30分,离上课只有半个小时了,这时送学的高峰期来临,校门口,家长、孩子一拨一拨拥来,交谈声、叫喊声、喇叭声,一阵接一阵,在清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小车一辆接一辆停下,车门打开,走下一名学生,“啪”的一声车门关上,然后开走。
人群中,记者还发现有一类特殊的人: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今年70多岁的徐娭毑就是其中一位。她住得有点远,每天得搭乘317路公交车送孙子上学,要坐4站路,“以前都是他妈妈送,这几天他爸爸妈妈都出差去了,我才接下这个任务。”徐娭毑说,为了孙子,她每天6时30分就起床了,还不得不将每天必去的广场舞暂停。
85%家长送孩子上学,36%超过半小时
记者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位小学生家长,统计得出,85%的家长选择接送孩子上下学,其中58%由孩子父母接送,27%由孩子爷爷、奶奶接送,只有15%的家长选择不接送。
就学校与家庭住址的距离而言,55%的接送家庭与小学的距离在4公里以内,但有37%的接送家庭离学校在4公里至10公里,还有8%的小学生上学路程超过10公里。
就接送孩子所花时间而言,61%的调查者能在30分钟内赶到学校,36%的家庭单程需花费30分钟到1小时,3%的家庭需要1小时以上。
家长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送孩子上学呢?记者调查发现,40%的家长选择骑电动车送小孩,14%的家长选择用自行车送小孩,31%的家长选择自己开车送小孩,15%的家长走路送小孩上学。
不管家长们以何种方式送孩子,他们都坚持在寒冷的天里离开温暖的被窝,穿梭在寒风里,只为孩子平安上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