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2日电(贾兴鹏) 日前,全国多地发生因地下管网渗漏,造成泥沙流失致地面塌陷的事故。2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调研地下渗漏与建筑安全时透露,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渗漏率高达80%。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渗漏开始从卫生间、地下室、外墙等逐步蔓延到了包括地铁、高桥、桥梁、垃圾填埋、大坝等在内的许多工程领域。
2月16日下午,北京朝阳区甜水园街与水碓子中街交叉处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一个直径6米天坑,该事故再次将地下渗漏的话题引到公众视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工程—地铁、停车场、商场、隧道、综合管廊、体育场等,但是这些建筑却不同程度地受到地下渗漏的威胁。”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在调研时向人民网记者介绍。
渗漏,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漏,甚至被称作建筑的“癌症”。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向认为,渗漏意味着地下混凝土结构可能存有缺陷,如酥松、孔洞、贯通裂缝等等。在地下水的侵蚀下,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缺陷会逐渐扩大,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等一系列问题,损伤建筑结构,引发建筑形态改变,危害建筑安全。
王伟将建筑工程比喻为一棵树,地下工程比喻为树的根,“根烂了,树会怎样?”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著名工程专家杨嗣信教授更是指出,“建筑地下防水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建筑结构。”
在调研会上杨嗣信介绍,根据对国内建筑事故的调查,70%以上的公用、民用建筑物事故来自屋面和外墙渗漏,特别是剧场、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设施,80%以上都出现过渗漏事故;80%以上的地铁、隧道及市政工程都曾出现因混凝土开裂而导致的工程渗漏事故。
实际上,现在建筑工程的防水材料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验收合格率越来越高,但使用中的渗漏率却也越来越高,怎样解决这样尴尬的“三高”?
王伟指出,建筑地下防水既然是系统工程,企业就要打破独立作业的传统模式,抛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过度依赖“材料”的思维,融入到整个防水关联关系中。从“被动防水”转换为“主动防水”,从源头做起,在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供应与施工、细部构造、后期维护的关联过程中,通过管理链条环环相扣,把防水的理念贯彻始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