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2月22日电 题:河北“最美县委大院”的“蜗居”
中新社记者 陈林
有河北“最美县委大院”之称的灵寿县委办公地,是一座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平房院。
灵寿县位于河北西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9个部门、160多名工作人员,一直“蜗居”在两进六排、红瓦白墙的105间房屋内。
之所以被称为“最美”,这其中蕴含着民众对政府机构艰苦朴素作风的期许。在中国一些地方,官方的豪华办公楼和简陋民居之间的落差,总是遭到民众的反感和质疑。
“几十年了,大院还是原来的模样。”在这座大院工作28年的灵寿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和韵说,房屋年久失修漏雨严重,但除了必要时进行的修缮和墙体粉刷外,大院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在县委组织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屋内,两个科室的6名工作人员正在办公。盖房之初用的苇席已经变黑发霉。入职两年的聂豆豆说,刚来时看到县委办公地都是平房有点惊奇,现在觉得很正常,只要办事在哪儿办公都一样。
因房屋老旧,负责维修的赵永山一度成了大院最忙的人。受地基下陷影响,他所在办公室的窗户和防盗门已变形,窗户与墙体处有拇指宽裂缝,无法关严窗户。
“从1988年至今,大院原本有四次重建机会,但县委却先后四次将盖楼款项"挪用"在教育、养老等民生方面,群众戏称县委永远攒不够建大楼的钱。随着后来经济发展,重建县委办公楼的建议也一次次被重提,最终却都被否决。”吴和韵说,最近的一次,2008年用于建楼的1300万元人民币已备好,可最后还是用在改善农村学校取暖上,全县2.3万学生告别了煤炉取暖的生活。
“灵寿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还有7.6万人口处在贫困线上,面对他们谁能忍心再去花钱盖办公楼。”灵寿县县委书记宋存汉说,相对县委大院的“寒酸”,当地在民生花钱上却很大方。去年灵寿县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达9.6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3.94%。
得益于当地对教育的巨大投入,刚升入初中的王丁玉离开山区,来到离家40公里的灵寿县二中上学。这所建在县城旁,拥有6座大楼、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学校,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她可以直接拧开水龙头洗衣服,不用像在家里时一点点辛苦打水。看着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课件,这个出生在太行山区的女孩一脸开心,“我们也和城里小朋友"联网"了”。
从业32年的灵寿县教育局副局长尹秀江说,从2008年至今,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总额高达2.218亿元,一批标准化、高质量的学校相继涌现,教育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经济发展,仅去年全县就有100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
“普通的手术也不用再跑到省城去,看病方便多了。”在灵寿县医院陪家人看病的贡盼云说,近年医院盖了新楼,引进新设备,住院条件也随之改善。
灵寿县近日集中签约总投资169.15亿元的17个项目。一位前来投资的外地客商表示,当地几十年来都把资金花在刀刃上,这样的政府值得合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