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克里虽只访问了亚太三国,但基本涵盖了当前亚太形势的主要议题,如中美关系、中美日的复杂互动、朝核问题、南海问题等。总体看,美国仍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既要从中渔利,又要确保危机可控,确保按照其自身战略设计推进“亚太再平衡”。
李岩
美国国务卿克里不久前访问韩国、中国、印尼三国,这是他任内第五次出访亚太。从其访问过程看,美国有意显示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意志,而“搞平衡”仍将是美国应对亚太复杂局势的主要手法。“亚太再平衡”仍将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克里此访要释放的首要信号。
2010年以来,美国“重返亚太”动作频频,声势浩大。但是随后美国国内政斗升级、预算危机,加之中东问题的连番拖累,“再平衡战略”渐显疲态。2013年10月,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美国总统奥巴马缺席APEC会议、取消出访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亚洲四国,更被有些分析人士解读为“再平衡战略”可能偃旗息鼓的重要信号。而国务卿克里作为美国外交主官一向更为“偏爱”中东问题,其11次出访中东的纪录似乎也成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失宠”的一大注脚。
美国在亚太的盟国、伙伴国也对此表示关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奥巴马政府试图作出回应,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发表亚太政策讲话,美副总统拜登则出访中、日、韩三国。
此次克里亚洲之行,精心选择出访国家,触及地区敏感问题,也是美国回应外界质疑的重要步骤。可以预期,未来美国还将有新的举措来巩固其亚太政策宣示。
亚太地区形势的一些新变化,也是促使美国将外交关注焦点由中东转回亚太的重要动因。中日博弈加剧,朝核问题、南海问题暗流涌动,这些可能对地区局势带来重大影响的事态,迫使美国重新聚焦亚太,重新考量如何保证“亚太再平衡”战略得以有效、稳妥推进,以及如何推进对华关系,如何应对潜在危机。
此次克里虽访问亚太三国,基本涵盖了当前亚太形势的主要议题,如中美关系、中美日的复杂互动、朝核问题、南海问题等。总体看,美国仍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既要从中渔利,又要确保危机可控,确保按照其自身战略设计推进“亚太再平衡”。
一是寻求在对华合作与竞争中“把握平衡”。一方面,在克里的两天访华行程中,明显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其关键词,言辞上更多地强调中美关系中合作、共赢的积极面。两国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再确认”。习近平主席请克里向奥巴马转达“中方坚定致力于同美方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克里也强调其此次访问“是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而来”。自习近平主席于两年前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设想以来,这一概念已成为指导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路径。中美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非传统安全等领域达成的众多成果,如“推动双边投资协定(BIT)早日达成”“早日建立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探讨建立防扩散联合工作组”“共同推进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正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充实化、得以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克里也不讳言中美分歧与竞争的一面,“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中美如何求同存异”。
二是在对华关系与对同盟、伙伴国关系中“寻求平衡”。在美国看来,当前推进“再平衡”战略的关键点在于如何稳妥处理中、美和第三国的复杂互动,而东海、南海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对于东海问题以及中日关系,克里此行触及有限,但其行前在华盛顿已重申了对盟国日本的支持,其就防空识别区对华施压的立场并未改变。当然,美国很注意保持分寸,对二战历史观问题对日表达“失望”,有意对其加以约束,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也不愿因过度介入而导致局势失衡或更为复杂。在南海问题上,克里延续了近期美国对华施压的基本态势,但他也避谈美国是否军事介入,也没有使用“挑衅”“警告”等西方媒体预期的强硬用词,避免过于刺激中国。
美国对于南海问题更多的是“发出预警”:一方面对中国采取进一步行动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对其某些东南亚盟国、伙伴国“制衡中国”的要求有所交待,以显示其同盟承诺。随着南海问题演进,美国的这种立场、做法将表现得更为清晰。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特征会更明显,中、美和第三方的互动会更复杂,这既是挑战,也蕴含机遇。对中国而言,美国未来仍将作为亚太主要力量而存在。对美国而言,应对中国崛起则是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中美需要不断磨合,如何在此过程中求同存异、增进合作、管理竞争,实现互利共赢,这正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