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3日表示,我国已在珠三角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组建了覆盖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网络,形成了区域空气质量管理体系等运行机制。
马燕合表示,该示范区是继美国加州和欧洲之后,全球第3个类似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可实现对珠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监测预报及快速反应,支撑实施了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为其他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借鉴。
科技部3日召开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马燕合及有关专家在会上介绍了科技部开展大气污染与雾霾治理相关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马燕合说,发达国家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雾霾可治,国外基本消除雾霾现象一般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良好的国际经验借鉴及现代科技支撑下,下定决心,我国治理雾霾会更快更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表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科技支撑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学界基本对PM2.5成分及来源的认识基本一致。我国已经建立起针对大气复合污染基础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决策支持三大支撑体系,形成了针对主要污染源减排技术研发体系,现有研究成果支持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的及时出台及实施。
专家同时也表示,实现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的坚实行动,科技支撑还面临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许多挑战。
[相关新闻]
京津冀为何2月“连续重霾”?
静风、高温使得空气中污染物易汇聚形成雾霾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3日“卷土重来”,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最近北方地区雾霾多发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比较弱,温度起伏不是特别大,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虽然不时有中等强度冷空气过境,但持续时间较短,很多地方气温快速回升,再加上气象条件有利于近地面湿度加强,空气中的污染物就更容易汇聚形成雾霾。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也对2月20日至26日的连续严重雾霾天气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他表示,这次空气重污染的形成,持续静风、高湿、逆温及细颗粒物是主要原因,区域弱南风引起的区域传输,使本就难以扩散的污染物积聚更加严重。
在应对此次雾霾天气的过程中,环保部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有关省区市根据近期重污染天气态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污染情况,北京、河北发布橙色预警,天津、辽宁等地启动黄色预警,相关地市采取了排污企业停产限产、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限行、监督检查等应急举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