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棚户区内的房屋 |
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老屋 |
珍贵的相册 |
渐行渐远的火车 |
刘桂云一家喜迁新居 |
阜新市委书记接受《小丫跑两会》记者的采访 |
【阜新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梦想成现实,生活比蜜甜】阜新是一座因煤而兴,也是因煤而衰的老城。“先有矿,后有城”,造成了阜新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更为尴尬的是,阜新财政收入只占辽宁全省的1%,而棚户区改造面积却占全省的30%,资金缺口巨大。然而历经8年努力,阜新已有18万户棚户区居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阜新的棚改究竟是如何做的呢?央视财经《小丫跑两会》记者王小丫带您走进棚户区。
这一片社区它叫祥和区,这是通往这个社区的一条路,我们知道阜新它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而且是以煤矿为主的工业城市,所以在这个城市当中有很多这样的铁路,大家看一下,这种铁路到现在这个铁路都还在使用,如果凑巧的话,能够看到这个铁路上奔跑着的那种蒸汽机车,冒着白烟的,我们顺着这个铁路往前面走呢,就会看到很多棚户区等待着改造,也就是说大家常常说的还没有上楼的这些住在老房子里头的住户。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的资源型城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阜新的煤炭就源源不绝地输送给全国。大量矿工和家属聚集在矿山边、铁路边和高压走廊边,在那里搭建了简易平房。如今煤炭资源逐渐衰竭,曾经的简易房也成了现在的棚户区。
王小丫:我注意到这些房子离铁路也就是20来米,而且在这个房子的上端有这个高压线,铁路和高压线旁边的房子他们在这里头已经住了很多年了,我看到这副门是打开的,我们去看一下。有人吗?有狗,我得慢一点,有人吗?阿姨您好!
蔡国翠:欢迎欢迎欢迎。我可认得你。
王小丫:认得我啊,阿姨这是您家啊?
蔡国翠:是是是,来来来,上屋。
迎接我们的,是这栋房子的女主人蔡大妈。她和老伴赵大叔,还有他们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一家三口,祖孙三代一共6口人在这里生活。蔡大妈说,屋子小还能忍受,最让她头疼的是每天24小时火车都从家门口过。
王小丫:大家可以通过镜头看一下,这个窗户望出去就是铁路,而且这个房子比铁路还矮一点,感觉火车真的是从眼前走过的。
蔡国翠:是,睡觉都听得咣当咣当的。
赵君:就夜间半宿半宿睡不着觉。有时候到站机拉汽笛拉风笛,风泵水泵等等音响来回走行的音响,动静特别特别大,夏天还得开窗户。
一说起这栋房子的烦心事,老两口就打开了话匣子。
赵君:房子一个漏,夏天我们就愁做防雨。这块漏,这得搁十多个盆接水。
王小丫:哪儿漏啊?就这儿?
赵君:对,这儿漏。
王小丫: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那个都有裂缝,还有就是被水浸过的霉点。
赵大叔说,这房子夏天愁漏水,冬天就愁取暖。大儿子身体不好,小儿子一家又忙着生计,所有的家务活儿都落在老两口身上。每年入冬前,老两口就得张罗着买煤。
王小丫:您这一个冬天得烧多少煤?
赵君:三吨。
赵君:我老伴身体(不好),血压还高,主要是我搬的多,就这三吨来的(煤),一锹一锹的,这是挺费劲挺费劲的。
王小丫: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老两口就是用这样的塑料桶,一桶一桶地把这煤都搬到屋子里来,然后做燃料,然后再一锹一锹地放在炉子里头
蔡国翠:完了再扒出去。
王小丫:对,还得扒煤灰。
蔡国翠:炉灰还得扒出去。
赵大叔告诉我,自己和老伴今年都是72岁。繁重的家务已经让他们有些力不从心。
蔡国翠:我现在是够了。一看人家都是楼房,咱们多受累啊,这头发一天天可埋汰(脏)了。你说你搓煤扒灰,天天如是的,我那几个屋都得整,它不脏吗,那手都是黑的。
王小丫:大妈说她的手,怎么用肥皂洗都洗不出来。
蔡国翠:洗不出来。
王小丫:因为一个冬天都得去扒煤什么的,那一天您得花多少时间来做这些家务活?
蔡国翠:我这一天我现在哪儿都不去。一会儿那个该添煤了,我得去添去。
赵君:孩子,看她那手啊,瞅瞅这手,瞅瞅这年轻是这样吗?这就是她呀,这就是她呀。
蔡国翠:年轻时候不这样。
赵君:就是生炉子,想干净干净不了了,没办法。
王小丫:这是你们俩的年轻时候的照片?
赵君:对。
王小丫:真好看。
赵大叔的这本像册是他最珍贵的回忆。其中,也有这套居住了24年的房子。赵大叔说,今年的十月份,他们全家就要搬离这座老房子,住进楼房了。这些照片,是他专门拍下来做纪念的。
赵君:就留个念想。扒了以后就没了。毕竟住了几十年了。有一定的怀念的意思。
王小丫:其实这个时候,我拿着他们家的这本相册,真的是有些感慨万千,一方面他们很希望上楼,搬进新房子离开这样的旧屋。但是呢,另外一方面是住了几十年?
赵君:对。
王小丫:有感情,有温度。所以大叔就做了一本相册,这是夏天的院子是吧?
赵君:这是夏天那花。
赵大叔说,上楼以后,这老房子就该拆了。而他以后也听不到火车在炕头响了,这让他突然多了几份惦念。
赵君:这火车来了。
王小丫:这段时间,大叔告诉我呢,他们常常老两口出来看看火车,以后搬了新房子就看不着了。
赵君:对,距离远了。
王小丫:大叔看火车,我在想跟我们所有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您以前就是火车司机?
赵君:对,我是火车司机。
王小丫:看着火车什么感觉?
赵君:有一个亲切感,怀旧。
王小丫:怀旧?那都是过去的日子?
赵君:对,这车要淘汰了,马上就要取缔了,要使内燃机了。
看着火车远去,赵大叔明白,老屋和蒸汽火车一样,都正在成为一个时代和城市的过去,成为一段艰苦却温暖的回忆。怀旧是难免的,但老两口也期待能早点搬进夏天不漏雨、冬天有暖气的新房。实际上,他们从得到搬迁消息的那一天起,就张罗开了。
赵君:这是新被,已经买了三个了,完了再做两个,新被,把旧的不要了,下狠心不要了。
王小丫:早早把这个都准备好了。
蔡国翠:是,听信就买。
赵君:环境变了,咱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变一变,提高一下。
王小丫:尽管他们对于这个住了二十多年的房子有一些感情,但是阿姨刚才说了一句话,说听信就买,就说听到那个搬迁的信,就开始买了,就挺着急了。
蔡国翠:听到这个我就一点点买,遇上合适的就买。
除了这些生活用品,多才多艺的赵大叔还为自己添置了好几件乐器。上楼之后,不用再愁生火供暖,有了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老两口觉得,终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
蔡国翠:我老伴他好这个,又是吹啊、弹啊、唱啊都爱好。完了就没有这玩艺,就买了一个电子琴。买两个多月了,是几个月了。
王小丫:刚买的这电子琴?
蔡国翠:时间不长。
王小丫:大叔您会吹口琴,是吗?
赵君:吹口琴有二十来年了,牙也掉了,吹也吹不好。年轻的时候好吹。
王小丫:是吗,您现在还会吹吗?
赵君:忘了一多半了。
王小丫:那把剩下的那一小半吹给我们听听。
居民喜迁新居梦想变现实 政府已经累计投资146.13亿元
看着赵大叔吹口琴的陶醉的样子,真心为他能搬进新家高兴。其实赵大叔已经算搬得比较晚的了。我在当地还认识了一位矿区职工的家属刘桂云,可以说,今天对于她的整个人生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天。
王小丫:这是一个刚刚建成的小区,在这个里头居住的都是棚户区的搬迁户,在这我认识了一位矿区职工的家属刘桂云,今天对于她来说,是人生当中特别重要的一天。
刘桂云:我是来领一下钥匙,是136号楼的。
3月1号,刘桂云终于领到了自己的新房钥匙,这意味着她将彻底告别棚户区的生活。
王小丫:这个是刚领到的钥匙,我看看一共,这大门都好几把。我们现在去看看她们家的新房,走。是这个单元?
刘桂云:对。我今年手气特别好,我(抓阄)抓了个四楼,在我们当地来讲,三金四银,三层四层是最好的房子。
王小丫:你是抓了个四楼是吧?
刘桂云:我抓了个四楼。
王小丫:这四楼了。
刘桂云:对,这是我家,请进。里面很热乎。
王小丫:这暖气已经通了好像。
刘桂云:通了。
刘桂云一家三口以前就住在矿区旁边的棚户区,2010年棚户区改造动迁后,老屋拆了,现在他们暂住在这个新房附近的出租屋里。刘桂云说,这样方便自己天天往工地上跑,看着属于自己的新房一点一点从梦想变成现实。
刘桂云:太幸福了。没想到的事,我们姐妹朋友在一起唠(讨论)这个事。就是祖祖辈辈在孙家湾住,都是自建平房,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卫生这方面,都是自己家烧煤、劈柴,天天就忙活这点事,一忙够呛,没想到能有动迁,说能上楼,这一说,真没想到。
刘桂云现在已经拿到了钥匙,她期待着全家人能早点搬进新家。而在阜新,从2005年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已经有很多棚改回迁居民早早地搬进了新房。
王小丫:有人吗?大妈,开一下门。您好,刚搬过来啊,大妈,我是中央电视台的央视财经《小丫跑两会》记者王小丫。
大妈:看出来了!真漂亮啊!太荣幸了!
王小丫:我们进来看看您的屋子,这搬过来多久了。
大妈:我是(2013年)11月份过来的,来(暖)气之后过来的。
王小丫:你家好,都是阳光。
大妈:我们还都是双阳的,采光特别好。
王小丫:双阳就是两边阳台。
大妈:对,这屋里,几个屋都是南侧。
王小丫:这是您家厨房。
大妈:像我这年纪来讲特别好。
王小丫:为啥对您这个年纪特别好?
大妈:你看看采光好,尤其咱们北方,我们是北方,冬天像我这屋,到白天我们家都二十六七度,采光好,像我这个风湿啥的,真好。
王小丫:这是铺的是地热,是吧?
大妈:这是地热。
刘大妈说,自己和老伴在棚户区里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通过政府的棚户区改造,自己只花了不到一万元就上了楼,住进了这么敞亮的新房。
王小丫:一下还缓不过劲呢。
大妈:原来都上浴池,这次我们上来之后,有这个热水器以后,就在家里(洗澡),挺方便了。对老百姓来讲,特别知足,挺不错。
热情的刘大妈带着我们里里外外地转悠,展示自己的新生活,不过她告诉我,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上楼生活的许多小细节还真是适应了好一阵。
大妈:以前住平房都是炉子,现在你看,这都是这个电磁炉,都现代化了,刚开始确实都不适应,尤其使这个排烟,都有点不适应,后来孩子一说,多方便啊,另外做饭无油烟,他说你这老了,将来岁数大点对身体也好。
王小丫:其实我还第一次看见这个抽油烟机上面,还有一块桌布搭着的,阿姨,您特别爱好。
大妈:我自己弄的,你说为啥呢?你说这个采光,南面热,我一看把这个照的特别热,所以说我就自己。
王小丫:搭一块布。这个电水壶上、电磁炉上、锅上都搭着布。其实我看得出来,他们特别珍惜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大妈:是吧,因为你说住的环境变化了,生活确实也好了,所以作为咱老百姓来讲,确实珍惜。
阜新是一座煤电之城,更是一座光荣之城,因为在这里有大量的产业工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有一个历史原因就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他们的居住条件一直都比较辛苦,有的甚至是依矿而居,那么如果让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职工门分享到改革的红利,改善他们的住房,这一直都是阜新的一号民生工程。
王小丫:在阜新采访时,我也见到了阜新市市委书记张铁民。他告诉我们,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拆迁18万户,687万平方米。新建回迁小区912万平方米,占到城市搬迁总规模近50%。棚户区居民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搬进新居。
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在40平方米的范围内,棚户区居民只交120元钱每平米,那么有合理改善面积,到达55平米的话,另外15平米就只要交一个(每平方米)650元钱,就是工程建设成本价,这样50平米综合下来,一户老百姓,每(平方)的面积只交纳265元左右。
张铁民说,棚改新区的地段都很好,市场价格都在每平米2500到3000元左右。而现在老百姓只需要花每平米200多元就可以住进新居。为此,政府已经累计投资146.13亿元,那么这么巨大的棚户区改造资金从哪里来呢?
王小丫:我们注意到有这样一个数字,就是阜新全市财政收入仅仅占了全省的1%,但是它承担了超过全省30%的棚户区的改造,也就是说这个比例是相当的。
张铁民:高。
王小丫:悬殊特别大的一个比例。
张铁民:我们首先把这个棚户区改造作为我们全市的重点工作来抓,那么所有的工程都为棚户区(改造)让路,同时我们财政收入增长了十六七倍,就能拿出钱来,投入到棚户区(改造),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了14番,接着而言,就带来一些,对棚户区改造,一些政策,一些措施的积极出台,所以保证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
政府想法设法响应民生诉求 资金成为制约棚户区改造的最大难题
前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们以后再也不用每天烧煤取暖,不用再在寒风中排队上厕所。曾经倍受困扰数十万阜新百姓,住进新房后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棚户区改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也非常关注正在进行的全国棚户区改造。尤其是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筹措方式等问题,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阜新市东山社区,我们认识了2007年回迁的居民刘延鹏。
刘延鹏:这是一个两室半的房子,我们上新楼了,这个南屋是给小孩住的。这家具都是公公婆婆当时留下的,都是老家具了。
满屋子的老家具,几乎没有装修的房间,都在说明这个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虽然每个月一家三口有1000元左右的低保,每年还能减免绝大部分取暖费用,但是现在上楼了,生活的成本也上升了。为了省钱,刘延鹏想方设法把生活成本降到了最低。
刘延鹏:炒芹菜,土豆丝炒芹菜。
王小丫:素菜?
刘延鹏:对。
王小丫:孩子爱吃肉吗?
刘延鹏:他挺爱吃肉的,但是也控制他。
王小丫:小孩不馋呀?
刘延鹏:他也馋,但是就是有的时候,怕他吃,也不行,让他一星期吃一次。
东山社区居住的全部是棚户区改造后上楼的居民,共计3012户,其中898户为低保户,占总户数的将近1/3。为了帮助低收入群体实现就业,提高收入,社区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做了不少工作。整个社区的就业率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技能的限制,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王小丫:搬进了新居都很开心,但是他们有一种担忧,就是说,住在新房子里头,就只有新房子了,他们怎么样去解决一些再就业的问题?
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这也是我们棚户区改造之初,我们也同步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棚户区改造居民的充分就业,他们养不起房子,住不起房子。那么在棚改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在整个棚改新区里,我们规划了很多的学校,商业网点,社会服务体系,包括一些水、电、气、市政公用等配套的一些管理、维护,还包括园林绿化等等,在这个棚改新区里面,我们大致安排了3万人左右就业。
王小丫:3万人。
张铁民:同时政府又组织大量的岗前培训,第三还是在全社会,在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大量地吸引就业。我们现在阜新有一个初步的测算,在阜新只要你不挑不捡,三天之内有就业意愿的,我们能够让他充分就业,这是我们对全社会的承诺。
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告诉我们,除了帮助上楼居民实现充分就业之外,阜新的棚户区改造接下来还面临着一场攻坚战。
张铁民:2013年以前,已经改造完了将近18万户,接下来我们可能还有15万户左右居民,这样的话,就把阜新的棚户区,基本全部改造完。
王小丫;继续进行的15万户棚户区的改造,这前后两段的话,您觉得是不是越往后就越难?
张铁民:差距很大。差距很大。首先是棚户区居民他们的诉求高了,要求高了,第二个就是在动迁过程中,原有住房的拆迁,难度越来越大。咱们举例说,我们原来对棚户区改造的拆迁住房只要百分之七八十人同意,我们就可以完完全全,政府行政命令,拆掉,一夜之间就拆掉。现在依法办事,或者群众诉求,要求很高,得一户一户的去签协议,这样的话,会花大量的时间,有的甚至谈不下来,所以耽误时间不说,成本得上升,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再干900多万平方米,投资就不是现在我们说的140亿了,估计200亿上面很多,所以资金问题,最终还是制约棚户区改造的一个最大问题。
王小丫:您觉得面对这样的挑战,还希望有什么样的政策的扶持?
张铁民:第一个中央的补贴,我们希望力度大一点,再大一点。
王小丫:原来的补贴是?
张铁民:原来的补贴是每平米200元,能不能300元、400元,这样的话,中央是有能力的,减轻地方的负担,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税收。税收方面,比如棚户区改造,它的建筑方面的营业税,等等税收,能不能给予适当的减免,这样的话,减小整个棚户区改造的成本,第三个土地出让,比如说,土地出让金的分成,地方多留点;银行贷款能不能放宽还款期限。我觉得这几个方面,如果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的话,可能对全国的1000万套(棚户区改造)能更有有效的支撑,尤其对阜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