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郸城3月21日电(记者 周小璐 王文坛)3月17日晚饭过后,妻子韩春英提议到操场散散步,张伟摆摆手拒绝了。作为河南周口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秋渠一中)的校长,张伟有太多事情要忙,他心中念念惦记的,是接下来的春季招生工作,是孩子们的伙食改善问题。“头好疼,”给相濡以沫10年的妻子扔下这句话后,你兀自走了。
今天,就是你心爱的大女儿张晗第一次高三摸底考试的日子,她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你曾许诺,等她高考完了带她出去转转,也带自己从未出过远门的妻子坐坐火车,从不食言的你,就这样走了。
在你的笔记本里,还静静躺着你隽秀的文字,你刚刚规划好下个月重点落实的四项工作,你刚刚还为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视察提出的焦裕禄精神欢欣鼓舞,你刚刚还信誓旦旦地保证2014年中招秋渠一中将是最好的一年,在教师展板上你刚刚写下了“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家里还有体弱多病,等你带她去做第五次化疗的70岁老母,学校里千余名学生还等着你下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你就这样离开,你怎么舍得?
3月17日晚,连续工作三昼夜的张伟在巡视完各班晚自习回到办公室后,突发疾病猝死在办公室里,年仅42岁。
贫寒的家里也有最好的时光
“这两天睡不着啊,一闭眼就看到他的样子,还像平时那样笑笑的,你害得我差点哭瞎了眼睛啊,我的兄弟!”秋渠乡中心校校长朱全好双眼红肿,抑制不住地流泪。作为患难与共20年的“战友”,朱全好怎么也不敢相信张伟已经撒手西去。
20年前,秋渠一中还是一所不为人所知的小学校,破烂的砖瓦,坑洼不平的泥路,简陋的校舍,加之不足300人的学生和寥寥的教师队伍,综合量化考核经常排在全县后三名,数次濒临倒闭的边缘。
20年前,张伟刚从周口师专毕业,怀抱教师梦的他踏入了秋渠一中的大门。10年前刚当选校长的时候,张伟英气勃发:“我要把秋渠一中做成全县最有名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3000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切以孩子和老师的利益为最大指向。
哪个同事手头紧,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掏出几百块钱,谁家的孩子没办户口,哪个小伙子还没找对象,谁最近身体不舒服,哪个班的孩子家境贫寒个性倔强,他都一一记着。为方便值夜班,张伟甚至告别四间堂房,携儿带女,以校为家,一家四口在学校的简陋校舍内一住就是15年。15年来,张伟没在老家过上一个春节,直到成百上千的群众前来吊唁时,才知道他的家居然离校还不到300米。也正是因为舍弃了这300米的路程,下晚自习的孩子们无论何时路过校长办公室,都会发现灯总是亮着。
或许,这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家”。推门而入,一间客厅,一间卧室,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唯一醒目的是“首届十佳校长”、“河南省优秀教师”的奖杯和奖牌,被张伟像宝贝一样摆放在床头。两张破烂的书桌,比张伟小儿子的年龄还要大。这屋子冬冷夏热,有时下雨还会漏水,屋外简单垒起的小棚子就是简易厨房。
但是,这里无疑凝聚了张伟夫妻两人最美好的时光。从两人经人介绍初识,到结婚后拥有一儿一女,日子虽然清苦,却暖意融融。“张伟对我可好了,我们结婚10年来就没红过脸,更别提打骂。这个人好啊……”韩春英半个身子瘫在沙发里,已经快要发不出声。整张脸哭得就像一块饱吸水而不堪负重的海绵。轻轻一触,仿佛就能涌出一片汪洋。
韩春英是位贤惠的妻子,平素无微不至照顾张伟的饮食起居,对张伟的妹妹视若己出,对两家的老人更是格外关照,自己娘家包了饺子,买了菜肉,总是先给婆家带去。婆婆因为乳腺癌住院时,更是忙前忙后端屎端尿。但是小时家境贫寒,上学的机会都留给了弟弟妹妹,自己则像妈妈一样把几个弟妹拉扯成人,也正是因为这点韩春英不识字,每日只能打打零工干干苦力贴补家用。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在这间屋子楼下的食堂里,韩春英已经出现在厨房里,她的工作是洗菜切菜,每月工资是1500元。此外,她还负责往楼上的老师办公室烧水送水,一年的工资是3000元,而这份工作,她已经坚持了十年。
作为“校长夫人”,每日楼上楼下抛头露面做着苦力,韩春英最初是有些不习惯的,“张伟说,你别嫌我没钱,我也不嫌你没文化,两个人好好过,我也就不在意了,加上大家对我都很好,都很照顾我。那怎么办呢,我没文化,能挣一点是一点,光靠张伟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实在是不够,为了孩子没办法啊……”韩春英的手,粗糙干硬,除了老茧,就是冻疮。
从泥泞中开出不屈的花来
一年3000元,这在如今,是无法想象的数字。所以当2012年有高校向张伟伸出橄榄枝,请他去自己学校执教时,张伟内心不是没有波澜的。一边是罹患乳腺癌的老母,上学的一双儿女,靠打零工为生的妻子,一边是20万元的高年薪,安排家属后勤服务岗位的诱惑条件,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恐怕都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题。朱全好对他说:“按工作,按对家乡教育做贡献,你不能走,但按你的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发展,应该去。你慎重选择吧。”结果暑假过后,张伟又出现在校园里,还是那个见到谁都笑眯眯的,温言软语可亲可敬的老校长,还是那个事必躬亲,带领师生平地锄草整修沟渠的和蔼老师。谁都不知道,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艰辛的挣扎。
很多人说他傻,废寝忘食扑在学校里,家庭妻儿都不管,每个月拿如此微薄的工资,无车无房,家徒四壁。“不知道图什么哎!”很多乡亲感叹道。嘴里说着,脸上却是满满的叹服和心安。谁都无法想象,如果不是十年前的那个决定,如果不是张伟临危受命,现在的秋渠一中会是什么模样,全乡6万多父老乡亲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孩子和嘱托。
这是一条太难的路。
多少次冲锋在前,通宵达旦,多少次深夜难眠,莫愁一展。因为教学质量落后,地处偏远,学生不愿来;因为薪资微薄,办学条件差,老师不愿来。面对这样一个一穷二白,软硬件都远远落后的“烂摊子”,该从何处着手?在经费困难,政策无支持的情况下,该怎么绝处逢生寻突破?在苦苦追索的10年间,张伟遇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又以常人无法企及的毅力一一克服。40岁的人,已经早早两鬓斑白,常年饱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折磨。在最美好最黄金的青春年岁,张伟牺牲了所有私人时间,所有爱好,甚至健康体魄,舍弃了本该更加优渥的生活条件和更加显赫的声名地位,顶着巨大压力甚至质疑和非议,全部义无反顾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十年,他走过了怎样一条荆棘密布险象丛生的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