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毛军权(上海市委党校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主任)
哪些人参加培训
主要是“70后”干部
“80后”也有,但相当少,而且主要是1980年代初的团委干部。
早报记者 姜丽钧 俞立严
避免把基层工作经历
当成单纯的镀金现象
东方早报:您这次在现场听了报告,您对于这次韩正书记的讲话有怎样的印象,是怎么理解的?
毛军权:这次韩书记的讲话,我个人总结下来有四个要点,就是基层、群众、责任、担当。
他着重谈了基层的问题,新颁布的党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也强调了基层导向。正像韩正书记说的,基层是联系年轻干部和群众的纽带,干部只有到群众当中去汲取精神养料,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在接触群众中,才能增强与群众的感情。韩书记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党的生命力来自于群众,而对百姓的感觉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说只有在实践中,在接触群众过程中,才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把两年基层干部经历作为处级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把基层作为锻炼培养青年干部的主阵地,让干部到基层去锻炼,跟群众交朋友。韩书记说,群众工作的能力绝对不是书本上能读出来的,缺了这个经历,你这个能力就会短板。这就是强调基层工作经历和表现,重视基层经历。
我也很认同大力选拔经过基层锻炼的干部,关心基层干部的待遇和成长,我觉得要增进跟群众的感情,怎么增进,要靠在服务群众的过程和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回应群众的需求,接地气,增强跟群众对话,解决复杂、困难问题的能力。
我前天晚上参加了党校的讨论,年轻干部对韩正书记的讲话反响非常热烈,他们都讲,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国企就不能在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担当中流砥柱的作用。
下基层到底是任职呢,还是挂职?在我的理解中,挂职只是作为增强基层工作能力的途径和载体,要明确以任职为主,避免把基层工作经历当成单纯的镀金现象。
年轻人下基层
更容易接近实际
东方早报:挂职和任职有什么区别,似乎只是相差一个字?
毛军权:当然有区别,挂职你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都在原单位,到下面只是挂个职务,任职的话,你的工资关系、人事档案都要下去。
我个人认为,避免把基层工作经历当作一种单纯的锻炼的镀金现象,就要以任职为主。你就是那个单位的人,你的工作在那里,你的档案在那里,虽然只是一字差别,但你是哪个单位的人非常明确。
而挂职的话,既是这边的干部,又是那边的干部,心牵两头,对于送出的单位,可能有时候有事还要让他回来干,挂职的单位也不把他当自己人。所以,只能说挂职也是锻炼的途径,但还是应以任职为主。
据我了解,以前在上海,特别是市级机关,年轻人缺乏基层艰苦环境锻炼,缺乏处理复杂矛盾环境的能力相对突出,对基层情况不是很了解。你不到老百姓身边去,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要你干什么,你的能力怎么提升?事实证明,拥有长期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他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容易接近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脉络,老百姓也比较信任,因为他能说得上话,能干得出老百姓欢迎的事。
这次市级机关
报名下基层很踊跃
东方早报:上海已经开始从挂职向任职转化了,还是这只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毛军权:现在市里已经在区里拿出一部分岗位,要市级机关派干部到区里,包括街道基层,把他的关系放下去,不是挂职,是任职,而且现在形成了市级机关到区县、乡镇和双向交流。市级机关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干部也要到市级机关交流,因为他需要有宏观的视野,也需要能在全局上提高驾驭的能力。听说这次市级机关的报名很踊跃。
因为是任职交流,所以组织部当时讲得很清楚,关系肯定是下去,有一部分同志可能将来是要回机关的,但不承诺你回来。这种任职有三种可能,下去,干得不好,就在下面;干得好,原地提拔或回到市级机关中。
我和很多干部有过接触,许多基层的干部里面,比如乡镇、街道的一把手、二把手,综合能力比委办局的不少处级干部明显感觉要强一些。他们在基层中摔打,在基层中成长。你看一下,现在的市领导的成长都有基层的经历,我认为干部在基层中成长对基层才有感情,才能接地气。
本次参与培训
主要是“70后”干部
东方早报:对于干部选拔任务的基层导向,上海是怎样去实践的?
毛军权: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里强调了基层的导向,把基层的经历和表现作为用人的重要条件,它就是一个风向标,组织部门也大力推动,大力倡导,现在对干部到基层去已经形成共识。我觉得,这个将来应该扎扎实实地做下去,为以后上海干部的储备,特别是有基层经历的干部的储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上海的确做得是比较好的,韩书记把它作为去年一号调研课题,全市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这次培训班,韩书记本人亲自来做报告,从9点钟一直持续到11点半。这几天的讨论会上干部们都很感动。
现在就是强调两个经历:基层工作经历、基层领导经历。市里已经把中央的基层工作的导向制度化了,有实施细则了,可操作了。而且,这个制度保障很精致,很细致,衔接得非常好,既考虑到历史因素,又考虑到将来发展和实际情况。以前要干部下基层是很难,现在为了自身的成长,为了全面发展,为了有更多的服务组织的机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可能会主动关心到基层去的机会。
东方早报:您接触的年轻干部们,对于基层有什么样的看法?
毛军权: 我真切地感觉到,现在交流中,干部对基层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都觉得我们是要到下面去调研,我们一直呆在机关里不动是有僵化的趋势,群众的生活是火热的,到了基层以后感觉天地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一些年轻干部的原话。
东方早报:这些年轻干部年轻到什么程度?
毛军权:这次主要是“70后”的干部,“80后”也有,但相当少,而且主要是1980年代初出生的团委干部。这次干部调研打破了原来的范围,这一期培训班我看到企业的特别多,国企的特别多。据我了解,去年已经边调研边提拔了一批,除了提拔使用,还有交流使用,也就是提拔一批,交流一批,培养一批。
但是,按照中央精神,应当是注重使用后备干部和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也就是说,现在虽然积极选拔“70后”的干部,但还是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各年龄段干部都要有,不能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像去年年底,上海提拔了一批一把手,1950年代的也有不少,该提拔的继续提拔,有些地方搞55岁上限,这与中央精神是违背的,不能把年龄当作唯一依据。
组织部强调不让基础差
但有进步的干部吃亏
东方早报:韩正书记的讲话很重视干部的创新能力,党校在培训中会重点关注这一点吗?又如何去对干部的创新能力进行评判?
毛军权:现在不创新,没有出路。所以我们在培训中会涉及领导能力与创新思维,像创新的思维模式,还有领导行为的创新能力,如决策创新、执行创新、用人上的创新,再加上具体业务工作的创新。
我认为,创新工作能力,实际还得在实践中创新,光讲是没有用的,考试中考创新能力也是很难考的,只能在工作过程中、工作最后的结果中反映出来,比如在干部选拔中也特别关注,他到了一个新的单位,看他有没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创新不一定要取得多大的业绩,新进展、新局面、新发展新特色,创新重在一个新字上,有时候甚至是新进步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不好的情况,在困难的环境下有所进步,有所拓展,有所前进,也是创新能力。组织部特别强调,像这类干部不要让他吃亏,要看到他们。还有一类干部,他刚到这个岗位,情况不熟,你要考核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还有一类敢抓敢管得罪人的,这类同志也要给他主持公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