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活动引起在甘抗战老兵强烈反响
“不怕死,但怕历史被遗忘”
“我也是老兵,好想见见我的战友。”“我是老兵,不知道符合你们这次活动的要求吗?”“我身边还有健在的抗战老兵……”本报“追忆铁血岁月关爱抗战老兵”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以来,省内多地三十余位老兵或家属纷纷致电本报,诉说难以忘怀的抗战经历,表达着自己晚年的最后心愿。另外,本报受抗战老兵陈福生所托寻找老战友刘兆军一事,目前已经有了结果—4月1日,本报记者与刘兆军的儿子刘欣平取得了联系。刘欣平称,其父正是陈福生要寻找的战友,遗憾的是父亲已于1999年因病去世。近期,他将和兄妹们一起上门看望陈福生老人。
“我也想找我的老战友”
“我是白银平川区的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不知道符合活动的要求吗?”3月31日上午,一名85岁的白银老兵致电本报,诉说着他曾经的从军生涯。
当天下午,家住十里店的顾老先生也打来电话,说:“我今年92岁,参加的是新四军。我和陈福生的想法一样,自己一把年纪了,也没有什么想法了,唯一的心愿就是当年的抗战情结,希望能找一找当年的战友,大家一起聚一聚。”
“我住东岗东路,当年参加过抗战,获得过三等功。我给你们讲讲我的抗战故事。”4月1日上午,一位张姓老兵如此说道。
“老兵精神不能忘”
“我知道陈福生想找的战友,他叫刘兆军,是我从军时的下属,他已经去世了。”昨日下午,94岁的老红军赵守杰致电本报热线。
赵守杰17岁参军,为我市健在的老红军之一,抗战时期为地下党员,曾经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等多次战役,并曾以共产党员身份前往黄埔军校学习。老人说,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充实,每天最少学习三个小时以上,要通过报纸和电视学习国家大事,还会把心得和生活点滴记录下来,目前已经写完了70多个记录本。
4月1日中午,90岁的王庆瑞老兵致电本报,激动地给记者诉说着他的过去:14岁参加晋察冀军区,那时候还是小娃娃,穿着便衣,给一线战友送药品和通讯器材,由于拉肚子,我让其他6个战友先走,我解手完起身后,被日本鬼
子发现了,端着枪过来搜查我,当时情况很危急,在鬼子刚准备搜我身的时候,我很迅速的抽出别在腰里的手榴弹,当场把鬼子砸倒在地,我拿过他的枪就跑了,后面的鬼子追着朝我开枪,打在我的背包上了……
“老兵精神是一种爱党爱国、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财富,需要代代传承。”昨日下午,一名军区某干休所政委看到本报相关报道后,竖起大拇指肯定活动,还说将积极配合本报寻找抗战老兵。
社会各界接力寻找抗战英雄
当天下午,多位热心市民联系本报,他们有的是远赴印度、缅甸,以生命打通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远征军;有的是在尸体堆里爬出来的1942年期间的大扫荡的幸存者,有的则是惨烈悲痛的中条山战役、百团大战的亲历者……
他们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向光荣岁月致敬,抚慰民族良心,是我们这些安享太平岁月的晚辈应尽的绵薄之力。
“不怕死,但怕历史被遗忘。”—这是数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抗战老兵的共同心声。
热线不断,但其中一部分为抗美援朝老兵。在此,本报对所有老兵表示致敬,但需再次重申:本次“追忆铁血岁月关爱抗战老兵”大型公益活动的探访和慰问对象是1931年至1945年间直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留下惨烈的血色记忆的甘肃籍或在甘老兵。(记者 张鹏伟 曹亮 实习生 黄冬雷 杨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