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大一女生沈黛璐的伤情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昨天晚上,记者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了解到,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沈黛璐目前伤情比较稳定,但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家住29幢505的单建林目前在宁波市第一医院ICU接受救治。经过治疗,单建林的情况在逐渐好转,神志清楚,不过也是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两名伤者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21岁大一女生沈黛璐的伤情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昨天晚上,记者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了解到,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沈黛璐目前伤情比较稳定,但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在这次事故中,沈黛璐的挤压综合征比较严重,由于左下肢血管全部坏死,担心坏死的组织释放的毒素会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4月5日早上,医生们对她进行左下肢截肢手术。
沈黛璐的右下肢也受挤压非常严重,目前仍在密切观察,不排除再度截肢的可能。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副院长王波定介绍说,“沈黛璐右下肢的伤情发展很难预料,医院已经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会诊过了,希望她能挺过这一关。”
家住29幢505的单建林目前在宁波市第一医院ICU接受救治。经过治疗,单建林的情况在逐渐好转,神志清楚,不过也是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据了解,单建林送到宁波市第一医院的时候,生命情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休克、心脏骤停、肾功能衰竭、挤压综合征等。医生们马上为他打上呼吸机,做血透。
“因为挤压综合征,单建林身上肌肉坏死,产生了大量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功能衰竭。做血透,就是替代肾脏,帮助快速排出有害物质,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宁波市第一医院ICU主任朱建华介绍说。
目前,单建林已能进食米汤,消化道功能逐渐在恢复。朱建华说,争取未来2—3天内能让单建林拿下呼吸机,“一方面,目前他身上插着四五根管子,少插一根管子就少一份感染的威胁;二来,方便他和家属交流沟通”。
4月5日下午,家住29幢508的王孟盛也由奉化人民医院转院到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入住胸外科普通病房。王波定介绍说,王孟盛主要是胸部有一些损伤,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2012年全市大排查并未发现问题
2012年,宁波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对房屋的质量进行了排查,当时居敬小区29幢楼有没有被检测出危楼呢?
居敬小区27幢的一位住户告诉记者,小区交付至今20年,之前一直都没有发现问题,直到2013年的台风过后。“房龄70年的房子,用了20年就倒了。”这位住户无奈地说道。
昨天下午,锦屏街道居委会主任方春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方春萍表示,2012年的那次排查,29幢并没有检测出状况。2013年台风“菲特”入境奉化,居敬小区多幢住宅楼被淹,积水达到30厘米。台风过后,该楼的居民找到居委会投诉墙体开裂,要求鉴定公司前来勘察。
2014年1月17日,浙江省建设检测有关部门出具质量检测评估报告,称居敬小区29幢出现“钢筋锈蚀受力弯曲、多处墙体裂缝且部分裂缝已属贯穿缝、房屋部分墙体的砖受压已出现断裂、楼面预制板缝隙增大、局部粉刷层脱落。”最终认定鉴定结果为C级危房。根据相关要求,C级危房需要加固,之后他们又找了相关单位,于今年2月份做了一份初步的加固方案,需要四百万左右的加固费用。
方春萍告诉记者,这个初步方案出来之后,他们并没有在小区进行公布,而是挨家挨户上门征求住户的意见。考虑到29幢部分居民存在改动承重墙的情况,当时他们是想让住户出一小部分钱,这个设想遭到了住户的拒绝。“住户希望都由政府来为这次加固买单。”方春萍说。
对于网上所流传的“今天将对29幢进行拆除。”这一说法,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29幢住户的部分财物还在楼内,暂不对住宅楼进行拆除。
查勘专家对其他房屋质量进行检测
从锦屏街道办事处出来,记者发现34幢楼下围了一群住户,下面楼道内一位师傅正在拿锤子砸着墙面。这位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对房屋进行检测,正当这位师傅打算和记者说点什么时,边上一位工作人员上前要求这位师傅:“好好敲墙,什么都不要说。”当记者追问那位工作人员属于哪个部门时,这位工作人员低着头快速“逃离”。
34幢的住户见到记者,纷纷用手指着墙面,一位住在4楼的住户告诉记者,34幢楼的外墙面和里面的砖体之间有两厘米的距离,外墙皮和砖头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泥浆。
随后,陆续来了几个工作人员对需要进行检测的区域用粉笔做了记号,从他们身上挂着的工作证上,记者看到他们属于上海房屋质量监测站。
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也和29幢一样忽然倒掉,不少住户围着检测人员问:“这个房子晚上还能不能住人?”而一位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能不能住人以当地政府的转移信息为准。”
新华调查: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
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几天来,种种疑团萦绕在公众心头:究竟是设计施工时就埋下“苦果”?还是使用不当所致?鉴定为C级危房为何在隔天就粉碎性倒塌?
彻查原因、深究责任无疑是当务之急。而同时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大批楼房密集建成。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有人担忧,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那么,这些建设时间超过20年的老旧楼房,到底存在哪些隐患?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究竟是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认为,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进行评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陈旭伟说。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采访中,有的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规划设计和建筑质量以外,建筑寿命长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住户的态度和方式,即人们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
在我国,破墙开店、野蛮装修屡见不鲜,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往往看起来很强壮,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