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莉
3月末的四川芦山,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紧,震后重建热潮席卷着当地一个又一个村庄。
青山绿水,红瓦灰墙,一栋栋抗震性强的木质房屋在一片砂石场上兴起,这便是飞水山人的“新家”。
回想起300天前7.0级强烈地震,宝盛乡中坝村飞水山组组长司德军仍心有余悸。
“现在,飞水山组28户村民全部整体搬迁下山修房子。”司德军说,由于山下条件更好,夏天特别适合度假休闲,村民们因此准备搞“农家乐”。
异地重建
2013年4月20日早上8时2分,刚刚经历5年前汶川特大地震“洗礼”的芦山再次遭遇不幸,120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数以万计的人们无家可归。
站在家园重建的工地上,飞水山受灾村民周显才告诉记者,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山上突然“轰隆隆”滚下一块巨石,这块有数十立方的大石头砸毁了他的房子。
随周显才来到他震前居住的老屋旁边。老屋已是废墟一片,房前屋后几乎没有平地,四周山势十分陡峭,也缺少发生灾难后逃生的生命通道。
受灾之后,飞水山村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重建家园的事情。
在哪里修房子?
“地基(宅基地)都没有……”飞水山组村民黄发祥说,除了自家房屋受损以外,他家一大片已经可以采伐售卖的林木也被地震后的泥石流掩埋。
手上没有钱,修房怎么办?黄发祥和村民们心里都没了底儿。
住在烤饼一样酷热的帐篷和临时过渡房里,飞水山几位村民想起了他们的祖先们最初来到飞水山时候的情形。“在一百多年前,由于没有生计,我们祖上从成都邛崃那边翻山过来,到飞水山开荒种上了鸦片,那个时代很多地方都是民不聊生。”
一位村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山上的人们,几十年来主要依靠户均几十亩的林地栽竹种树过活,“地震发生过后国家对灾区的政策也十分优惠,但是我们不能等,也不能靠,要自己动手想办法自力更生修建家园”。
下山,就成了飞水山人一致的意见和选择。
2013年7月23日,芦山县开始转入重建工作阶段。
备料,请工匠,运建材,开挖地基,平整场地,申请国家补助和贷款支持……飞水山的村民们和芦山其他周边乡镇的受灾群众一样,开始动手重建家园。
按照国家的重建补助政策,宝盛中坝村飞水山3人户每户补贴26000元,3人以上至5人户每家补助29000元,5人以上家庭户每户补助32000元。如果缺乏重建资金,还可以申请最高每户8万元的银行贷款,利率打折并且前三年享受政府贴息(第一年政府全贴息、第二年政府贴息70%、第三年政府贴息50%)。
转型生态旅游业
在宝盛乡政府的协调下,飞水山村民们准备把新房建在山下几公里外一个叫作“公议场”的砂石场上。
“起初砂场老板不同意。”司德军说,经过政府和村民几十次的谈判,才终于把地协调下来。
在统一的规划下,飞水山村民们充分利用山里优质香杉木材较多的资源,修建起抗震性较强的木质结构传统川西民居,房屋中间有一个空旷的坝子,村民们打算用作休闲娱乐、停车等用场。而聚居点的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则由政府出资修建。
预计到2014年底以前,所有受灾群众的房屋都将完成重建。
由于当地山上千百年来一直生活有大熊猫、野牛、金丝猴、岩羊以及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加上重建新址附近还有一个风景如画的水库,飞水山村民打算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我们现在房子还没有完全修好,就已经有不少成都人打电话预订,他们想夏天到这里来度假。”
宝盛乡中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明德说,芦山规划了到成都邛崃的快速通道,加上“4·20”灾后新建的351国道、210省道等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一定会让车流人流快捷地进入芦山。
据芦山县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经过灾后重建,从芦山飞仙关经龙门到宝盛,会有生态观光型的猕猴桃产业等作为支撑,加上周围的龙门溶洞、双石围塔村地质漏斗景观以及大川河生态景区等的开发建设,芦山的旅游产业前景可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