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宫本雄二(日本外交家,前驻华大使,宫本亚洲研究所董事长)
中日两国国情不同,也体现在其媒体作用的区别之上。日本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相互独立彼此制衡。日本宪法赋予了媒体对这些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由此宪法也充分保障媒体的报道自由。换言之,在日本,媒体可以说是排在立法、司法、行政之后的第四个权力机关,因而它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也非同一般。但是,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日本的媒体也肩负着促使国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促进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推行民主理念的义务和责任。不过,在我看来,相对于其手中的巨大权力,日本媒体在履行义务和责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这也是我对他们很不满意的地方。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时常能碰到一些值得赞赏的报道。NHK等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社会专题节目即是其中一例。这些节目深入底层切中时弊,很多时候需要常年蹲守作持续追踪报道,显然仅靠日本人派驻记者是无法制作和完成的,背后肯定离不开中国人的协助。
如果是纸媒,即便是日本人特派记者,估计通过平常聊天或者吃饭喝茶也能了解到中国人的真实想法。然而与纸媒不同,电视采访所需的条件要苛刻得多。首先,平常聊天侃侃而谈之人,有几个能够在摄像机镜头前面大大方方地向外国人吐露真言呢?然而,在日本播放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中,很多人物在镜头前都表现自如,毫无忸怩之态。大骂政府牢骚满腹者也不在少数,当然并非全部。
我曾经与媒体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们说这些节目的拍摄和制作其实与驻中国的特派记者完全没有关系,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在其镜头后面,有很多中国人参与其中而且帮助很大。他们深入中国社会,努力挖掘各种问题的真相。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当然有很多成就和荣耀,但经济增长的背后也伴随着不少“扭曲”和问题。中国媒体报道“高大上”很积极,但是对于消极负面的东西却报道较少,于是外国人就很难从电视等媒体上了解到中国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那些反映中国社会矛盾的纪录片因为其内容对日本观众来讲很新鲜,很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因而收视率也不错。当然,这样的节目在海外播出,也有不少中国人对此觉得很难堪,没有面子。据称有人为此还向电视台投诉,抱怨这些节目只聚焦中国的负面问题,而没有正确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很多人变得富裕、赤贫人口大幅减少这个事实。
的确,总体而言,日本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绝大多数都属于“激浊”,即深挖社会矛盾、曝光阴暗面的报道,“扬清”的几乎没有。宪法赋予日本媒体的“权力监督者”角色无形中也助长了它的这种倾向。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纪录片,才使得很多陌生的普通中国人走到镜头前,走进了日本观众的视线。从而让普通的日本人看到他们在艰苦环境下与命运抗争、与苦难搏斗的勇气和精神。啊,普通中国人原来是这样的。在日本大使馆前面振臂高呼的中国人、高谈阔论不可一世的中国官员——日本观众心目中原有的中国人形象或多或少由此得到改写。普通中国人的一日三餐及其内心深处、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梦想情怀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很多日本人对此感到新奇,同时也被深深打动。原来中国人也和我们一样在顽强拼搏努力过好每一天,我们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而且,同为地球人,我们也对他们的不幸和悲伤深表同情和关切。
曾经有一个NHK的纪录片让我很受感动。它讲述的是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的孩子与其爷爷奶奶祖孙两代的故事。进城务工的农民生活在城市的夹缝里,日子过得不易,这个我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我没有想到,留守在老家的老小两代尽管对自己的亲人外出打拼心存感激,但他们却不得不常年忍受难言的孤独和无尽的悲伤。为了不让远在他乡的父母失望,孩子们不能像城里的同龄人那样撒娇,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担子;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尽管照顾自己都有些困难,但还得尽力照顾和培养孙子辈。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我感到,中国人变得更加亲近了。
常言道:凡事都有正反两面。今天,增加中日两国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对于改善中日关系十分重要。这些乍一看貌似负面的报道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当然,最重要的是报道内容必须真实。大浪淘沙,方显真金实质。唯有真实,最为坚强有力。我认为,这正是实事求是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体现与要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