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外的KTV 一家接一家。 |
这个小区有点怪:
地处成都一环内,90平米的房子1300元都没人租
住户睡觉要吃安定片,晚上还不敢开窗
十几年来,96户搬走了四五十家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临街住宅楼的一楼铺面开了5家KTV
有时唱到凌晨三四点还不收声
KTV抽风机出来的浓烈香烟味道,灌进居民家窗户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谢燃岸李媛莉)“有人唱歌是要钱,有人唱歌是要逼人搬家”,成都猛追湾街28号小区景馨园,临街住宅楼下有5家KTV,十余年来,近百户居民天天听歌入眠,在歌声里做梦,也在歌声里惊醒。
为躲避魂牵梦绕的“夜半歌声”,小区有近一半的老居民已经搬家,有夫妻带着备战高考的儿子借住朋友家,有六旬太婆与儿子换房住,有租户住几天就退租……
十余年来,居民们与KTV老板争执过,找过物管和相关政府部门,拨打过无数次12318(文化市场举报平台)和110,都没争取到“静音模式”。
根据2006年施行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不得建在居民楼内。但记者调查发现,景馨园楼下的KTV已有14年历史,条例施行之前已经存在。
A
住户说睡觉难夜半歌声十余年 低音炮震得地板抖
4月10日,华西都市报96111热线,打进电话的市民林小姐声音很暴躁:“楼下的KTV要吵死个人,你们能不能来管一管!”
林小姐几天前租住到猛追湾街28号景馨园的一栋临街楼,“楼下的KTV真的太吵了,夜半三更一直唱。”这天夜里9点,林小姐在小区过道里向记者吐苦水,“我住在3楼,地板和墙面都跟着低音炮在抖。”
林小姐一言落下,陆续冲上来许多住户,把记者围住,“真的太吵了”,“十多年了啊”,“唱得太难听了”……你一言我一语,他们都在说一件事:景馨园临街住宅楼下唱了十几年的KTV,已经把人“逼疯了”。
“我每天晚上要吃一颗安定才能睡,”2单元4楼住户彭女士是一位小学老师,她告诉记者,5年前,她的孩子准备高考时,每天晚上都是在学校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后才回家。
3单元3楼住着一对年过9旬的夫妇,他们吐苦水说:“如果晚上唱到12点就能收声,我们也是理解的,但是过了一两点,甚至到三四点还在唱,确实让人受不了。”
据了解,景馨园是某企业的员工房,大部分业主是上了年纪的离退休人员,“很多人忍受不了,都搬走了,”一位业主说:“90多户人,至少搬走了四五十家,我要有条件搬,也不想住这里。”
楼下烟道对到吹 大爷卧室不敢开窗
有条件的人搬走了,但租住进来的人不干了,林小姐是因为备考研究生才从学校住到外面的,“没想到这里这么恼火。”
因为环境不好,这片楼的租金一直上不去,一位业主说:“处在一环内,一套90平方带家电的房子,连1300元/月的价都要不起。”
“能租出去也不错了,”旁边一位业主马上接过话,“我隔壁那家,已经换了无数批租客。去年底有对年轻人搬过来,半个月时间就走了,人家就是说太吵。”
高爷爷住4单元3楼,在临街内侧,“听了几十年,都麻木了,不过真的唱得太难听,”高爷爷也是个文娱爱好者,喜欢吼几嗓子的,楼下的歌声他点评为“鬼哭狼嚎”。比歌声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楼下烟道钻出来的烟雾,“KTV的抽风机管道伸到小区里面,就在我们窗户下面,排起来的那个烟啊,太恼火了。”
高爷爷说,KTV抽风机出来的浓烈香烟味道,直灌他家窗户,“我们家卧室从来没有打开过窗户,只敢在客厅留个小缝。”
高爷爷的话,打开了其他人的思路,“还有这些空调外机,”指着十来台密排的空调外机,一位居民说:“数量多,声音大。”
十余年投诉无果 六旬老太和儿子换房住
住在4单元6楼的周小姐租住到这里有2年时间,“刚开始也受不了,现在是习惯了。”尽管如此,她也想不通,“不分周末和工作日,除了春节几天没声音,其他时间都在唱。”
“现在我只希望把烟雾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就是求唱歌有个时间限制。”高爷爷对“静音”已经没有太高要求,“不要凌晨三四点还在吼,尽量在晚上12点以前行不行。”
高爷爷以前的老邻居是位60多岁的太婆,“她受不了,和儿子换了房子住。”据高爷爷说,这位太婆曾经努力抗争过,“她联合所有住户签名,找KTV老板,找物管,到处去投诉,提意见,最后还是没用。”
十余年时间里,很多住户都像那位六旬太婆一样抗争过。“城管局、环保局、公安局、市长信箱……所有的投诉渠道,我都找过了,”彭老师回忆,曾经最无法忍受时,她一个月能打20多次投诉电话。“每次执法的人过来了,当天晚上能稍微安静些,第二天又开始了。”
也常常有睡梦中的住户被一个突然的高音惊醒,难以平复地找到KTV大动干戈,“有的KTV老板也经常来和大家沟通,解释,我们也不希望弄得太僵。”如此“拉锯”着,景馨园的近百家住户就这样与KTV艰难走过了十余载。
B
老板说搬家难KTV已有14年 投资不小,新家难找
2006年3月起施行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娱乐场所不得建在居民楼内。景馨园楼下为何会有5家KTV?
4月11日下午4点过,记者找到了景馨园的物管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景馨园于 1998 年建成,1999年开始入住,一年后,楼下一些商铺就被业主租出去开酒吧和KTV了。
4月12日晚上10点过,记者来到景馨园楼下一家KTV,年近40岁的老板林朝风(化名)正和来消费的客人闲聊,他告诉记者这家KTV已开了14年,这与物业公司的说法吻合。
当记者询问居民投诉情况时,在KTV工作的一位年轻小伙开玩笑,一个月里有半个月都会接到投诉。
“我们已经很严格地控制营业时间了,但有时候很难迅速把客人赶走。毕竟还是要做生意,不能得罪人。”说话间,有客人推门出来,音乐声突然大了起来,林朝风赶紧招呼工作人员把包厢的门关上。
“这些细节随时都要注意,要不很容易起纠纷。街上有的KTV还被楼上居民扔过东西。”林朝风的这家KTV并不大,100多平米,但是基本每隔2年会装修一次,一次需要40万元左右。最重要的是,这里的KTV已形成了“气候”,好做生意。
因为投诉太多,林朝风也想过找地方搬,但是却不得不考虑生意能否做下去的问题。“以前允许建在居民楼下,这确实不是我们的错,如果政府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地方当然更好。”
C
管理部门说治理难成华区文旅局:证件齐全 不能强迫搬走
这不是成华区文化和旅游局第一次接到这儿居民的举报电话。
4月11日下午5点过,当记者以租户的身份打电话投诉时,一听地点在猛追湾街28号,工作人员的语气里流露出同情。
“我们一定会加强监管。”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来过这里很多次了,但是KTV工商、消防等各类证件齐全,只能进行协调,让准时关门,并请KTV尽量将音量调小。
“能不能让他们搬走呢?”对记者的这一要求,这位工作人员有些无奈。他说,这些商家营业执照各种证件都有,又没违法,咋能强迫别人?
成都市城管局:遗留问题 需多部门合作解决
除了12318,另两个常受理生活噪声投诉的部门,城管和110也都去过现场无数次。
认认真真审查一遍
证件,看看隔音设施,然后告诫商家声音调小一点,包间门要关好,准时关门。但是通常执法人员没走多久,声音又大了起来。
屡次不停劝告,可以进行行政处罚。“但是200块钱并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而娱乐场所的噪声测定,实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测评时,门窗紧闭,一般能够通过。现实情况却是,客人消费出出进进,门窗打开,麦霸“上身”时唱歌还会嘶吼,因此噪声还是让楼上要睡觉的居民难以忍受。
“我们只能进一步加强监管。”这种监管一般表现在,接到居民的投诉电话,“风风火火”地赶过去,“苦口婆心”地劝说。对于各类证件齐全的商家,他们确实没有权力让别人关门歇业。
记者了解到,要彻底解决KTV噪声污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的沟通合作。
“这属于老城发展中的遗留问题。当初并没有规定不能在小区内建KTV,于是通过了文化、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的监测,拿到了工商营业执照,”成都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更加细化,因此出台了更多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新开业的店。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业态。”尽管生活噪声主要由城管部门负责处理,然而城管只是执法的最后一环,要从源头改善,必须要文化、环保、规划、房管等各个部门的合作沟通。
华西都市报记者谢燃岸李媛莉 摄影吴小川记者检测
凌晨时分,噪声50-70分贝
12日,13日,记者连续两日对景馨园住户所说的“吵闹”进行了环境噪声检测。
记者分别在晚上21点,22点,23点,24点,及凌晨1点时间段内,进入几栋单元楼,选择进入不同楼层的住户家中,利用“环境噪声检测”手机软件测量当时当地的音量分贝。
根据检测结果,在景馨园临街住宅楼内,4层(含4层)楼以下临街住户家中,夜间的噪声检测结果长时间超过60分贝,更多的时候能保持70分贝以上。4层楼以上及房屋朝向小区内侧的住户家中,噪声检测结果长时间停留在50—60分贝的区间。朝向街道和朝向小区的房屋内,噪声检测的分贝值同样很高,多停留在60—70分贝。
需要注意的是,记者在检测时,已经隔断了住户家中其他声音来源,包括关闭电视机,关闭门窗,禁止对话等等。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应低于45分贝。根据噪声标准,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即适宜睡眠和休息的噪声分贝应控制在50分贝内。
此外,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人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互动
噪声困扰请拨96111
争吵声、切割声、嬉笑声……你是否也正在忍受“声声入耳”?你遭遇过本文提到的夜半歌声吗?你身边还有哪些噪声影响了你的睡眠和阅读?或者,你对治理这些生活噪声有什么高见,欢迎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告诉我们,或@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或在我们的官方微信或华西都市网上留言。记者手记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耳朵
每个月,成都市城管局会收到10多起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这些投诉大多是各区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而我们的96111热线,这几天接到的相关投诉也数量惊人。
这个采访历时了一个多星期,记者曾连续多晚蹲点居民家中,亲身感受大家的“耳朵污染”。
城市在发展,夜半娱乐、工地噪声、光源污染……开始越来越多地入侵我们的耳朵,掠夺我们的睡眠。一方面是市民被噪声侵扰的痛苦,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了相关部门处理问题的棘手与难办。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终将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拯救我们的耳朵和睡眠?如何让产业和城市文明共生互荣。这些,都考验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智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