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地面磨得露出坑槽,木地板上补丁摞补丁,屋檐上的椽木已经腐烂……记者日前在咸宁采访时看到,通城县县委、县政府的两栋老旧办公楼,隐于该县行政服务中心、通城一中、人民医院等公共设施中,显得寒碜。
“县委办公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两层瓦房,县政府办公楼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4层砖混结构楼房。两栋楼使用的时间加起来已近100年。”当地政府人士介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花巨资改造的中小学、新建的6万平方米市民休闲广场和宽敞舒适的行政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
木地板走得嘎吱响 木窗门框多处腐烂
解放初期建的办公楼还在用
“县委、县政府在哪儿办公?”日前,记者在通城县采访时打听,一名三轮车司机说:“你不是本地的吧?你找到县人民医院,在它背后,看起来又矮又破的两栋楼,就是了。”
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只能用“矮破旧”来形容。
记者顺着指引走进县委县政府的院子里看到,右侧是两层红瓦屋顶的县委办公楼,靠左是4层楼的县政府办公楼。
县委办公楼房檐有的地方盖着石棉瓦,而石棉瓦下的椽木已经腐烂。走进一楼,只见水泥地面被踩得发光,有的地方已踩出了一些坑槽,槽内可见铺在地下的红砖。沿着楼梯上至二楼,二楼木地板也已踩出深深的凹槽,走在上面嘎吱嘎吱直响。
二楼右边是县委宣传部、妇联等部门办公室,有的木地板已出现了破洞,有的破洞处用木板修补过,又出现破损,上面用一块三角板打起了补丁。在二楼的尽头是公共厕所,洗脸台就是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一个池子。
隔壁的县政府办公大楼,虽说比县委办公楼迟建了约20年,可办公环境也没有好多少,不仅空间局促,多间办公室的木质窗框也已破损。
工作人员介绍,1952年通城县在秀水路与解放路交会处,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室。
1981年,由于办公用房严重不足,当地在一旁空地上,建起了一栋4层的砖混结构的楼房,供县政府办公。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两栋楼仍是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
24家单位集中办公 书记县长用公共厕所
10平方米办公室最多挤6人
吴四望,已在通城县机关事务局工作了20多年。
“我参加工作时,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室已经看起来比较寒碜了,唯一的变化是,去年各部门靠捐赠将墙粉刷了,部分难以修复的门窗换成了塑钢材质的。”他说。
据了解,现在这两栋楼内,有县纪委、宣传部、妇联、老干部局、机关事务局、政法委、人大、政协、统计局、科技局、统战部等24家单位,400多人办公。
该县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楼内办公室每间平均面积10平方米左右,有的办公室挤着好几个科室,一间办公室内,少的安排有4人,多的则达到6人。
目前,通城每个部门的一把手,因工作关系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外,其他副职多是两人挤一间办公室,有的甚至是4名副手挤一间办公室,与普通工作人员无异。
通城县机关事务局党组副书记何克明说,因办公用房不足,几十年来,大家都只能挤一挤一起办公。县委书记、县长也没有特殊化,他们每人的办公室面积也是10平方米,而且室内都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要想上卫生间,也只能到走道尽头的公共卫生间。
何克明说,为尽力改善县委、县政府的办公环境,对于大院内的几栋办公楼,县机关事务局每年有5万元的县维修经费,可要修的地方太多了,为维持正常运转,他们每年用这笔预算都要精打细算,“能不用钱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尽量把钱节约出来。”
记者注意到,机关事务局办公室的门框也有一大块破损,被贴上了一块三夹板。
医院学校都很气派
多次讨论建新楼 最后都让位民生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端,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属革命老区,有50万人口。去年,该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县城人居环境的改善,新建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曾多次提上议事日程,但最后都因让位民生工程而搁置。
记者了解到,2011年,当地本已选好了新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用址,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准备在下半年开工建设。可6月10日,通城县遭遇罕见洪灾,造成道路桥梁、农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1000多户民房倒塌。
灾后重建需要大笔资金,当时的领导班子决定暂缓新办公大楼建设,将两年来积攒的近2亿元和国家、省、市划拨的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
“自本世纪初以来,到我这任为止,共有5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讨论过建新县委、县政府办公楼的问题。”昨日下午,通城县委书记姜卫东告诉记者,这几年,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其实也讨论过这一问题,但因面临许多需要切实解决的民生问题,一直搁置下来。
这期间,对于民生问题,当地县委县政府却一点也不含糊。
姜卫东介绍,为提高医保报销和门诊补贴标准,仅2011年到2012年两年时间,该县就投入1800多万元。为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去年至今也已投放2200多万元。
为让居民有宽敞的活动场所和集中办事的地方,该县还投入了5000多万元,修建了6万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和方便市民办事的行政服务中心。
姜卫东说,作为一个贫困县,招商引资不容易,平均每亩地要花20多万元进行基本设施的投入。截至目前,全县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引进形成5大产业群,工业一年总产值已达到60亿元,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县城的民生设施,那比县委、县政府楼房要气派、高档得多。”通城县隽水镇65岁的退休人员葛月中老人说。
“县人民医院环境比较好,每天都有江西、湖南等地的患者来看病;县行政服务中心,宽敞的两层楼内,有40多家单位的窗口,给办事居民坐的椅子是皮椅;县一中、城关中学,环境就更好了。”葛月中说,他爱打太极拳,2010年建成的银山市民休闲广场是他和当地老百姓最爱去的地方。本报记者周鹏 舒均 摄影:记者王永胜 通讯员黎艳明 刘健平 卢华 统筹:徐剑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