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操作人员在澳大利亚军舰“海洋之盾”号上将“蓝鳍金枪鱼”水下航行器投入南印度洋。 |
可深潜7000米的“蛟龙”号示意图 |
澳大利亚负责搜寻马航MH370航班的联合协调中心15日宣布,14日晚开始部署的“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由于下潜深度超出设计极限,没有完成计划的搜索周期,在首次搜索仅5小时后就返回海面。侦测区域数据经过分析暂无任何重大发现。
据悉,“蓝鳍金枪鱼”的极限下潜深度为4500米,而其14日晚搜索区域的预定水深超过估计,有些地点的水深大于4500米。
超过极限 紧急上浮
由于自8日以后未能侦测到任何与黑匣子有关的疑似信号,“海洋之盾”号14日晚正式启用船上搭载的美国海军“蓝鳍金枪鱼”水下航行器开展海底搜索。
负责技术支持的美国海军上校马修斯说,“蓝鳍金枪鱼”于珀斯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同)14日17时20分第一次入水,设定的任务是在距离海床30米左右的位置搜索一片约40平方公里的区域,设定搜索深度为4200至4400米,极限工作深度为4500米。
马修斯说,“蓝鳍金枪鱼”仅搜索了预定区域的30%,便遇到了超过4500米的深度,导致内置安全装置自动结束其任务。15日凌晨1时,它提前回到海面,整个水底搜索行动仅持续了约5个小时。
马修斯介绍,“蓝鳍金枪鱼”一次水下搜索行动的完整周期是24小时,包括16小时海底搜索、4小时下潜和上浮过程以及4小时数据下载和分析。
马修斯说,“海洋之盾”号的专家下载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但没有任何重大收获。搜索人员此前预计,这片海床表面有大量淤泥,但现在发现这片海床比较荒芜,只有几块岩石。
马修斯还表示,“蓝鳍金枪鱼”能在海床之上35米左右的深度作业,能利用侧扫声呐、绘制仪器下方海床的三维高清地图。但如果遇到水深超过4500米的区域,其搜索能力将降低。
目前,“海洋之盾”号的专家已对这片搜索区多个位置进行了取样,发现大部分位于“蓝鳍金枪鱼”的极限工作深度以内,但也有少数几处的水深超过4500米。专家们将重新设定“蓝鳍金枪鱼”的工作参数,搜索此前划定区域剩余的70%部分。
目前,任务海域的海况并不理想。为避免风高浪急损坏“蓝鳍金枪鱼”,澳方将在15日晚些时候再次部署“蓝鳍金枪鱼”展开水下搜索。
海域太深 搜索受限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披露的消息说,这是“蓝鳍金枪鱼”第二次执行搜索任务。去年,一架美制F-15战斗机在训练时坠毁于日本某海域,“蓝鳍金枪鱼”奉命首次下潜搜寻并成功找到战机残骸。
“蓝鳍金枪鱼”此次搜索受挫后,一些专家对其搜索前景不太看好,认为虽然“蓝鳍金枪鱼”搜索能力强大,但此次目标海域的水深接近其下潜极限,不利于其发挥。
与之相比,美方的另一个自主水下航行器——“雷穆斯”的下潜深度和实战经验更加令人注目。为搜寻2009年坠入大西洋的法航447航班,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专家在第四轮搜索中指导3艘“雷穆斯”,在水深约4000米的海底展开探测,最终于2011年找到了该航班的大部分残骸。
据该研究所特别项目部负责人加洛介绍,“雷穆斯”的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在理想状态下,最好同时使用“雷穆斯”和“蓝鳍金枪鱼”。加洛表示,用声呐对海底进行系统探测时,要非常细心,测得的所有信息都是组成重要证据的一部分。搜寻能否成功取决于三方面因素:技术、团队和行动计划,当然也需要一些运气。
定点作业 寄望“蛟龙”
“蓝鳍金枪鱼”的极限下潜深度为4500米,而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达7000米。那么“蓝鳍金枪鱼”首次搜索受挫后,是否可以用“蛟龙”号到目标海域参与搜救呢?“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近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只要马航失联客机的定位精确,“蛟龙”号可以下海,参与现场评估、搜救指挥甚至打捞工作。
胡震告诉记者,“蛟龙”号的长处在于定点作业,而不是大范围搜寻,“‘蛟龙’号上也有高分辨率的声呐设备,但其工作范围只有数公里;另外,由于航程限制,载人深潜器无法像无人深潜器那样在深海长时间作业”。
胡震说,对于马航飞机的搜救,水深对“蛟龙”号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但需要更加精确的定位,“比如说将范围确定在数公里的范围内,‘蛟龙号’可以下潜后探测到黑匣子,甚至直接将黑匣子打捞起来,但大件残骸的打捞,还需要其他打捞设备的辅助”。
胡震透露,在确定失联飞机的位置之后,“蛟龙”号还可以参与打捞的前期工作,比如评估海底现场状况,帮助确定打捞方案,并可以作为海底打捞的指挥平台。
目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和中船重工702所正在对“蛟龙”号进行维护,其设备状况良好。胡震表示,一旦接到命令,“蛟龙”号马上就能出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