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巴格达4月27日电(记者梁有昶 徐瑞青 张淑惠)伊拉克将于4月30日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这是2011年年底美军撤离后伊拉克举行的首次大选。已经担任两届总理的马利基率领竞选党团“法制国家联盟”强势参选。不过由于其执政期间争议颇多,不少反对派势力也在此次群雄竞逐的大选中蓄势待发,马利基冲击第三个总理任期面临诸多挑战。
着眼“多数派政府”
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法制国家联盟”竞选党团在此次大选中宣称要致力于组建“多数派政府”,强化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力度。马利基本人的竞选广告也一再强调其作为三军统帅强力维稳的“硬汉”形象。
不过,在马利基执政的过去8年间,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都危机频现: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大派政治分歧加剧,严重影响议会和政府的运作;国家重建缓慢,基本公共服务严重落后;安全状况更是堪忧,恐怖活动和暴力袭击事件频繁发生。
但“法制国家联盟”强调,这些所谓的“不足”恰恰是因为权力不够集中,经常受到联合政府内部政治对手的掣肘,因此建立“多数派政府”才是改变伊拉克政治面貌的最佳途径。马利基26日在竞选集会上重申,当前的政治进程陷于停顿,必须要以宪法为基础进行变革,成立“多数派政府”。
但也有批评者认为马利基阵营的所谓“多数派政府”定义含糊不清。如果是指仅由某一派系控制的政府,那么这种想法是不现实和危险的,只会在“单边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伊拉克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其政府必须兼容并蓄。
多党派参与角逐
在这次选举中,包括政党、政治联盟和独立候选人在内的近280个政治实体、共9000多名候选人将角逐下届议会的328个席位。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党团有权提名总理并组建政府。不过依据2010年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有组阁权的所谓“最大党团”可以是选举结果出来后再重新组成的新联盟。
随着“游戏规则”的变化,很多重要政党都倾向于组建选民基础较为统一的核心竞选联盟,一改以往在投票之前就抱团打造大阵营的做法。除了“法制国家联盟”,以什叶派为主的重要阵营还有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主席哈基姆领导的“公民联盟”和奉行萨德尔运动思想主张的“自由者联盟”。
以逊尼派为主的力量也很零碎,较大的阵营包括议长努杰菲领导的“联合改革联盟”、副总理穆特拉克领导的“阿拉伯人联盟”和前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国家联盟”。同时,几个重要的库尔德政党这次在库尔德自治区三省也是单独参选,它们在大选后将如何选边站队,也是伊拉克政府组建进程中的重要变数。
此外,参选的政治实体中还有不少实力不弱的新政党和地方性党派。由于下届议会328个席位中的320席是按人口比例直接分配给全国18个省,其余8席留给少数族群,因此有部分席位可能会流向一些地方性党派,这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伊拉克议会党团的“碎片化”。
马利基面临挑战
2010年3月的伊拉克议会选举后,由于各派别在计票、组阁权司法解释和结盟谈判等方面持续展开激烈争斗,新一届政府直到当年11月才得以组建。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本次议会选举的各派力量更加分散,选后的合纵连横存在很大变数,新一届政府产生之路不会平坦。
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齐兹·沙亚尔预测,“法制国家联盟”有望在本次选举中领先,但赢得的席位离半数会有差距,将不得不与其他一些党派结盟,可能包括逊尼派“阿拉伯人联盟”和总统塔拉巴尼领导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如果大联盟内反对马利基连任的压力过大,也不排除“法制国家联盟”推举新人出任总理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其他几大党派也有可能联合起来组成多数派的“反马大联盟”,取代“法制国家联盟”阵营成为执政党团。有消息说包括西斯塔尼在内的一些什叶派宗教领袖对马利基政府的表现并不满意,可能不会支持他连任。此外,对伊拉克政局影响颇大的伊朗将在背后支持哪位什叶派人士出任总理也是决定马利基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什叶派阿拉伯人占到伊拉克总人口的六成,最有实权的总理一职由什叶派人士出任毫无悬念,这已然成为伊拉克政治现实的“潜规则”。对于马利基来说,连任虽有可能,但挑战不容忽视。
作者:梁有昶 徐瑞青 张淑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