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昨日,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组织的“廉洁广东行”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在广州启动。省纪委副书记王兴宁为“廉洁广东行”记者采访团授旗。省纪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旅游局、新闻媒体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活动。
举办“廉洁广东行”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是今年广东党风廉政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至年底结束,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协调宣传、文化、广电、旅游及新闻媒体等部门共同推进。
宣传活动旨在传递廉洁广东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反映全省开展廉洁文化活动的新成效,弘扬勤廉典型的先进事迹,介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创新举措和新鲜经验等为重点。
走访
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案例警示占六成
中山原市长李启红现身说法: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很痛心
4月18日,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山市各单位部门“一把手”的夫人们齐齐前来接受廉政教育。声电光影、腐败案例让“太太团”深受震撼。
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运行已满一年,上述活动只是其开展的诸多特色教育“课程”的一个缩影。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844个单位、54355名党员干部到此“受训”,其中厅级以上领导干部4003人。
在基地,案例警示在整个展览中占到60%的比例,许多“身边人”的案例警示震动人心。基地讲解人员回忆说,有一次,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站在台上现身说法,泪如泉涌,说不出话。“我作为一个女儿,连见母亲最后一面,送她最后一程都做不到,痛心和自责难以自拔,只能在半夜躲在被窝里偷偷流下悔恨的泪水。”
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将探索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常态化。目前,服刑人员选取、讲稿审核、方案申请等前期工作都已完成,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并适时适量组织参观监区活动。
观点
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倪星
认为反腐教育不能仅靠理想信念的动员
反腐教育需要严谨理性的分析
震撼人心的案件警示,能否有效阻挡“前腐后继”现象?广东省预防腐败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倪星认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要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要看到人性的弱点,不能完全以理想信念的动员来代替严谨理性的分析。
南都:有观点认为,案件警示教育是预防腐败的一种很好的手段。震撼人心的案件警示能否有效阻挡一些领域“前腐后继”现象的出现?
倪星:针对腐败模式的分析,一般采用“动机+机会”模型。按照“经济人”的模型,每个行为都会有成本-收益的判断。反腐败一般有三种逻辑,一是消除产生腐败的动机,二是减少腐败的机会,三是严惩腐败的行为。基本相应地,常用的反腐败方法也主要有三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惩治打击。思想教育是消除腐败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
南都:思想教育怎样才能有更好的反腐败效果?
倪星:我认为思想教育要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动员,第二是正面、反面的案例警示教育,第三种是严谨理性的学理分析,第四种是强化心理辅导。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前两种,而第三种、第四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看到人性的弱点,不能完全以理想信念的动员来代替严谨理性的分析。同时,心理学认为,拒腐防变也是自控力、意志力的体现,要不断通过心理辅导加以强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