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普通农家成为“书香门第”的郭氏家族
济源市王屋山脚下,一农家出了3名博士、5名硕士
而这个家族的“掌门人”,其实“大字不识一箩筐”
这种跨越,他们是如何完成的?关于读书,这个家族有什么故事?
近日,河南邓州大丁村因近代以来出了20名博士、23名硕士而声名远播, 一度被网友和媒体赋予“博士村”的美名。
在艳羡之余,河南济源一名市民透露,该市王屋山下的山坪村里,一个姓郭的人家也出了3名博士、5名硕士,家里新一代青年几乎都是大学生。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程时培 文/图
探访
40多人的家族里
出了3名博士、5名硕士
4月28日,郭氏家族的代言人郭庆芳向河南商报记者证实,2013年10月2日,郭家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召开了家庭教育基金表彰会,为新增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发奖。加上获奖的两人,郭家已经拥有5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研究生。
郭家“掌门人”郭瑞民的大孙子郭玮和二孙子郭中伟夫妇都是博士研究生。郭玮目前在法国从事新能源和原子能研究工作,郭中伟是中国航天科技载人航天站航天研究员,郭中伟的妻子王晓琪是清华大学的博士。
加上今年出生的两个婴儿,郭家四代人总人数超过了40人,而40多人中出现这么多“文化人”,让周边居民赞叹的同时也有些感慨。
反差
家族的“掌门人”,“大字不识一箩筐”
郭家现在的“掌门人”,是郭瑞民夫妇。年过九旬的他们,“大字不识一箩筐”。
1963年,大儿子郭天富考上了初中,要到离家60多里的王屋乡上学。去学校报到那天,郭瑞民执意亲自送他。他赶着牛,把儿子送到学校后,嘱咐郭天富“学出个人样儿”,给弟弟妹妹们做个表率。
后来,郭天富不遗余力地供弟弟妹妹上学,他利用周末时间上山打石头,学做泥瓦匠,把弟弟郭天财送到了高中校园。
郭天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负责照料正读大学的老三郭颂福。再后来,郭天富的妹妹们也都上学了。
在郭家子女的记忆里,为了供他们读书,母亲连发卡也没买过。母亲割荆条,父亲编箩筐卖掉,供孩子上学,在乡邻眼里,他们“挣钱都挣疯了”。
新鲜
山村农家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经过几十年努力,郭家终于完成了从“目不识丁”到“书香门第”的跨越。
在1995年度的家庭会议上,家里最有学问的博导郭天财提议,成立一个家庭教育基金会,激励后辈人比学习、比进步。
“每个平淡无奇的土壤里,都蕴藏着一座丰实金矿。只要父母加以引导,孩子们自己愿意去行动,也会挖出令他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他说。
2006年大年初一,这个家庭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命名为“瑞民教育基金会”。这一做法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郭家人大部分硕士、博士头衔,都是在2006年以后获得的。
每年,基金会都对家族成员的进步进行记录和表扬,这种表扬又激励着一家人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在中国航天科技载人航天站工作的郭中伟说,每每在基金会上受到表扬,他都会很激动,觉得这是来自家庭的一种对自己努力工作的认可。
郭家的孩子们对这个基金会也很感兴趣。郭东云说,“每年正月初三开会,孩子们都要念一年的总结。每年寒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这个东西,写年度总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