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精神医学会及台湾康复之友联盟2日正式宣布,“精神分裂症”更名为“思觉失调症”,未来台湾的教科书、医院的疾病诊断别,以及社会福利名称,都将原名更正为“思觉失调症”。
思觉失调症(Schizophrenia,原精神分裂症)更名运动已在台推动两年,台湾精神医学会理事长周煌智表示,由长期临床经验发现及海外文献发现,精神康复者(即精神病患)因为对疾病错误认知,造成1年的回诊率低于50%,而日本研究发现,回诊率低、中断治疗比例高,多数导因于民众对精神疾病名称引发误解。
日本从1995年花了7年时间,终于在2002年将精神分裂症更名为“统合失调症”,韩国也于2012年将其更名为“调弦症”,而台湾直到今年正式更名。
根据2012年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医疗统计年报”,台湾10年内确诊的精神疾病病例已从7.5万人上升至近12万人,增加近6成,显示家属及病患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加,愿意积极就医。
然而,康复之友联盟近期针对188位精神康复者进行调查,发现63%的精神康复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曾中断1次以上,中断原因包括自我感觉症状好转、觉得治疗没效、副作用产生的不适感,心理层面包括缺乏亲友支持、不敢在别人面前服药。
该份调查也指出,6成以上精神康复者不愿病情被同事知道,主因在意旁人异样眼光、怕遭歧视、怕被贴标签,以及担心工作受影响或失去朋友。康复之友联盟理事长黄敏伟表示,精神康复者除了要与疾病对抗,还要面对被污名化的伤害,甚至可能因此不愿接受协助。
台湾精神医学会理事长周煌智说,据去年的“健保署”统计资料,台湾有12万人曾患思觉失调症,更名后,可望减少疾病引发的误解,增加患者回诊与治疗动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