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虹口坍塌事件续:小区建车库致老房成“危房”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新港路240弄狭小的弄堂内,依旧生活着许多居民。 
□虹口区新港路居民楼倒塌事故现场
 事故示意图

  □晨报记者 倪冬 李东华 谢磊 姚克勤 实习生 吴艺璇

  昨日清晨5时左右,虹口区新港路242号乙民居主屋突然发生倒塌,并造成相邻房屋倒塌。区有关部门表示,不能排除是易燃易爆气体遇不明火种产生的爆炸引起房屋坍塌。事发后,5人被救出,其中3人受伤,2人不幸身亡,死者中包括倒塌民居的男主人。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倒塌楼房为单砖墙结构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赶到现场,新港路已被临时管制,弄堂口也拉起了警戒线。

  电视机、棉被、木板、水桶、拖鞋、砖墙、瓦片——现场就如一堆待清理的建筑垃圾。记者注意到,散落开的墙体均为单砖结构,而楼板也仅10厘米左右厚,中间夹着小拇指粗的、锈迹斑斑的钢筋。

  离倒塌楼房仅数米远的多间房屋的玻璃窗都被震碎。不远处是陈阿姨的家,在她家门口,记者看到一个布满灰尘的液化气钢瓶,瓶身被砸了个凹坑。陈阿姨说:“这个钢瓶就是从倒塌的楼里搬出来的,还好没爆。”陈阿姨指着自家宽约一指的墙壁裂缝告诉记者:“这墙昨天还是好好的,现在被震得裂开了,我们这里的房屋都脆得很。”

  弄堂内李先生家离倒塌楼房约20米远,昨天凌晨5时左右,熟睡中的李先生被一阵摇晃及轰然巨响惊醒。“我第一感觉以为是地震。”李先生跑到户外发现,外面已是满天烟尘。“当时天还没亮,根本看不清楚,挺乱的,但可以听到有人在喊救人,那时候我才注意到,是弄堂里的一栋3层的楼房倒塌了,紧挨着这栋楼的另外一间平房也被压塌。”

  三层主屋由平房搭建而成

  此次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一人是70来岁的本地居民宋老伯,另一人是52岁来沪人员张国宝。

  附近新港路240弄的老街坊称,倒塌的居民楼其实是三栋紧靠着的房子,包括宋老伯家一栋3层高的私房、一栋2层高的砖木老宅,以及张国宝租借的一栋一层高的平房。

  70岁的罗阿婆是宋老伯的妻子,夫妻俩一直住在砖木老宅的2楼。罗阿婆说,这栋2层高的砖木老宅建于1957年,楼下原本是她妹妹的,后来已经(动迁)签约了,“等于1楼已经归动迁公司了”。

  1990年,罗阿婆家造了一层平房,与砖木老宅相距约1米。1994年,因为儿子要成家等原因,新造的平房加盖了第二层;1999年左右,又加盖了第三层。罗阿婆的小儿子住在2楼,3楼是其大儿子的房间。

  附近街坊称,1999年至2002年之间,不少街坊都把原来的私房搭建成了3层高。

  主屋先塌 七旬男屋主身亡

  综合伤者和附近街坊的说法,最先倒塌的应该是罗阿婆家那栋3层楼房。

  罗阿婆说,昨天清晨5点不到老伴就起床了。“他说睡不着觉,起来去遛狗。”她说,老伴刚走到楼梯下面,就听到轰一声,“屋顶上开始掉东西”。罗阿婆从床上爬起来,发现楼梯已经变形了,就听到老伴被压在楼下喊“救救我……”

  从2楼爬出来后,罗阿婆开始大声喊救人。当被问及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家中,她只记得小儿子放假不在家,但不知道大儿子在不在屋里。后经一番寻找,确认她大儿子去了丈母娘家。但不幸的是,因伤势过重,被压在楼下的宋老伯身亡。

  相邻平房2名租客逃生

  倒塌的平房被隔出2间出租屋,其中一间住着3名年轻男子。昨天中午,记者赶到新华医院急诊室时,19岁的伤者小马正躺在病床上输液,他的哥哥坐在一旁照顾他。

  小马的哥哥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安徽阜阳,他和弟弟及朋友冯某租住在这间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昨天凌晨,他在附近的KTV通宵唱歌,“5点左右突然接到电话,说房子倒了。”小马的哥哥赶紧回家,发现屋子已成了一片废墟。“事发时,我躺在床上睡觉,迷迷糊糊听到‘轰’一声巨响,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大块大块的水泥和瓦片就砸落下来。”小马回忆说,他想自救,但无奈被几块大水泥板死死压住,根本无法动弹。大约2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消防队员将小马周边的砖瓦清理干净,只剩几块大水泥板还压在他的脚上。“一名消防队员脱下头盔罩在我脸上,以免吸入过量粉尘。”小马颇为感激。

  “垃圾房救了我俩一命”

  就在消防队员将要把小马救出时,小马发现同屋的22岁冯某倒在离他不足一米的地方,身上多处被砸伤,神志已不清醒。“事发时他坐在床边玩电脑,可能因为他坐着,伤势比我严重,尤其是脊椎伤得很厉害。”小马赶紧让消防队员先救冯某,然后再将自己救出。

  在新华医院骨科病房,冯某因伤势严重无法言语。据小马描述,他们租住的房子外墙处搭建有一个一人高的垃圾箱房,“箱房是钢筋水泥结构,非常结实,房顶坍塌后,垃圾箱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因此几百斤重的水泥块并没有全部砸在我身上,反而还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空洞结构。”

  另一对夫妻租客丈夫身亡

  租住在小马隔壁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事故导致52岁的男主人张国宝不幸去世,其妻郑小兰(音)说,她和丈夫是分头睡的,丈夫那一头靠近房梁。

  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表示,昨日上午6点25分许,事故中第一名伤者张国宝被送到医院,但入院时已无生命体征。几分钟后,郑小兰和两名20岁左右的男子被送到医院,经检查,郑小兰并无大碍;小马的头颅有外伤,但伤势较轻,需留院治疗;冯某脊柱外伤、头颅外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势较重。

  消防队员手刨救人

  昨天,事故发生后,杨浦消防支队大连、内江、国定等消防中队的抢险救援力量先后赶赴现场。

  据杨浦支队大连消防中队中队长李新介绍,因为现场能闻到一股类似煤气的味道,担心引发次生灾害,他们安排了一辆消防车负责打起水幕进行稀释。为防止伤害到被埋压人员,很多消防队员都是用手在刨,“很多人挖得手指疼”。

  房子为什么会塌?

  现场未发现液化气钢瓶碎片,但不排除爆炸可能

  昨天,新港路居民房屋倒塌事故发生后,因现场曾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异味,有人怀疑是液化气钢瓶爆炸。但是,截至昨晚,附近街坊称,事故现场抢出来的液化气钢瓶都是完整的,暂时没有发现钢瓶碎片。

  但也有人称,即便没有钢瓶碎片,也不能就此排除液化气泄漏的可能。因为一旦液化气泄漏,在密闭的空间内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也可能爆燃。

  附近街坊则认为,受周边小区施工影响,不少房屋出现了裂缝,因此也不排除房屋因为不牢固自己倒塌了。

  虹口区有关部门表示,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不能排除是易燃易爆气体遇不明火种产生的爆炸引起房屋坍塌。

  动迁房为何出租?

  房子托管在拆迁公司手中,大都租给周边做小生意的人

  昨日,记者了解到,死者张国宝租住的平房其实已是动迁房。谁又在出租动迁房呢?

  昨天下午,在从嘉兴赶来的女儿的陪伴下,张国宝的妻子郑小兰返回了新港路的住地。

  据郑小兰描述,夫妻俩租的房子只有8平方米左右,“(房子)是问拆迁公司戴老板租的,400元一个月。”她认为,自家租的房子是被隔壁3层高的房子压塌的。

  新港路240弄多名老街坊均证实,郑小兰夫妇所租房子原来的房东早已搬迁,房子如今托管在拆迁公司手中。

  “像这样的房子,原本都应该拆掉的,但现在都被出租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街坊说,“大都租给了周边做小生意的人”。

  不少老街坊称,在新港路240弄,像张国宝夫妇一样从戴老板处租房的“有几十户人家”,“一个月的租金就不得了”。

  一名租客也证实,他们的租金的确是直接付给了戴老板,其办公室就在新港路240弄2号。昨天下午,一名戴眼镜的阿姨仍在这里办公,她自称是“给戴老板做饭的”。

  办公室正对房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发黄的“工程概况牌”,建筑单位是“金轩大邸”,工程名称为“旧房拆除”,开工日期为“2002年10月”,计划竣工日期为“2006年底”,工地负责人(瓦、木、钢)为“戴正×”。但办公桌上信件和杂志的收件人却写着“戴振×”。这名戴眼镜的阿姨说,戴老板已70来岁了,她听说戴老板出差了。

  除了240弄2号外,不少街坊还透露,戴老板常在240弄5号吃饭。但当记者找到5号时,房间里一位瘦瘦的阿婆却表示自己“不认识戴老板”。此时,之前在2号办公室的戴眼镜的阿姨,也出现在了5号。

  截至昨晚发稿时,记者依然没能联系上这位戴老板,其与拆迁公司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核查。

  [事发区域房屋调查]

  “10年前房屋就已倾斜开裂”

  一遇台风警报就被安置住宾馆 台风过后继续提心吊胆过日子

  贴着屋顶瓦片架设的电线,仅容一人通行的逼仄弄堂,斑驳的水泥墙,这里的一切,都与外围高大敞亮的金轩大邸居民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居民江先生告诉记者,新港路240弄原先都是居民自建的私房,已有50多年,大约12年前被列入动迁范围,据说将成为金轩大邸的楼盘用地。谁知,金轩大邸居民楼陆续建起后,动迁却戛然而止了。

  江先生说,如今这些未拆除的老房子中,既有像他家一样从没谈过拆迁问题的,也有列入动迁后又被租出去的。如今依然住在这里的约有四五十户居民,不到三分之一是本地的老人,其余都是外来人口。

  车库施工致房屋倾斜开裂

  2004年,金轩大邸修建地下车库,打桩、抽水和开挖造成老房倾斜、开裂等,房地产商曾安排居民到附近的宾馆暂时安置,并承诺赔偿和房屋修护,半个月后居民又回到老房居住,一晃10年过去,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居民告诉记者,弄堂里许多房屋都是危房,尤其靠北面的一排。当记者向居民寻求房屋鉴定证明时,不少居民表示,他们没办法看到鉴定证明,房地产商不愿透露鉴定结果,亦不愿承认危房。

  经记者多方寻找,一位60多岁的老伯终于透露,其实在10年前,相关部门已对弄堂内的部分房屋进行过检测,他保存了相关鉴定报告。记者看到,报告是一份8页的复印件,是上海房屋质量检测站出具的有关新港路240弄内多间房屋安全检测报告。报告中说明了检测情况及意见,有检测人员的签字及检测站印章,并附三页照片,检测日期为2004年9月23日。

  检测报告写到,42、44、45号房的一层北外墙向北倾斜,倾斜率为3%左右;42、44、45号房屋北侧水泥地坪严重开裂、翘曲、向北倾斜;42-45号房屋均有屋面漏水、墙体开裂等现象……

  在鉴定意见中写到,房屋的倾斜、开裂等损坏是由地下停车库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并建议重做房屋北侧地坪,重砌外廊板下的承重砖柱和砖墙,地下车库继续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车库停建 “大坑”未填

  居民沈小姐说,今年4月15日嘉兴路街道房管办曾向居民发放住房安全自查通知。房管办表示,难以确定房屋危险程度者,可委托有资质的部门检测。25日,沈小姐拨打了通知上的电话,但房管办并未过多理睬。

  居民李先生家门口有个直径约10米的“大坑”。“大坑”中央是个水塘,边上是居民种菜的“自留田”,南面还架着数块钢板“护栏”。“这里原来是造金轩大邸地下车库的,因为离我们不足2米,在我们的强烈反对下停建了。”李先生说,停建后的“大坑”并未填平,导致不少老房墙体开裂、地面沉降,居民们多次反映,但一直没有进展。

  唯一的改变是,每年台风季节,一旦有危险性较大的台风警报,区里都会出钱,让居民暂时住到附近的宾馆,以防有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大概有10年左右了,警报解除再让我们回来。”台风过后,居民们依旧在这里提心吊胆地生活。

  今天将对周边房屋安全检测

  晨报记者徐运报道 新港路居民房屋倒塌事故发生后,昨天,虹口区召开紧急会议,并成立了现场清理、房屋检测、事故调查、居民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虹房集团及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派出3组共12人次,赴现场对受事故影响的相邻房屋进行排查抢险。已对受事故影响的危险点采取了加固措施,今天还将请市房屋安全检测站对周边房屋进行进一步检测。

  新港路240弄一带房屋建于上世纪50年代,除一幢6层楼的房屋是公房以外,其余都是私房。所在街道办事处已将事故房屋及周边房屋内8户居民妥善安置。

  上海实施租房新规 人均面积不低于5m2

  □据新华社上海5月4日电

  记者4日从上海市政府获悉,上海已对该市居住房屋租赁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修改,规定出租居住房屋,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且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新规已于5月1日起实施。

  记者了解到,除了居住人数和居住面积方面的规定,此次修改后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还规定,出租的居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消防、治安、防灾、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并具备供水、供电等必要的生活条件。

  根据《办法》,集中出租房屋供他人居住,出租房间达到10间以上或者出租房屋居住使用人达到15人以上的,出租人应当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建立信息登记簿或者登记系统,并将相关登记信息报送公安部门备案。此外,居住房屋的出租人应当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办法》还明确了相关罚则。比如,“出租房屋不符合治安、消防等标准和要求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出租人未落实相应安全管理责任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办法》还对市场机构的相关行为作出严格规范。比如,“房地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居间、代理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居住房屋租赁业务的,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暂停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网上备案资格;逾期不改正的,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备案资格,并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业内人士分析,修订后的《办法》的实施,将有利于住房租赁市场的规范运行,也有助于遏制群租等违法违规出租行为。

  ■群租缘何屡禁不止

  ●查处黑中介进门难、取证难、执行难。黑中介有的频繁变更公司名称和法人、变换办公地址;有的采取虚构家庭信息的方法骗租房东住房,然后转手非法群租。

  ●“二房东”身份复杂,群租房有不少“包租公”和“包租婆”,其身份比较复杂,包租、转租具有较大隐蔽性。

  ●信息发布渠道多样化,追踪难度较大。记者询问是否有群租房出租时,经纪人大多比较谨慎。不少人表示,现在主管部门查得紧,正规中介一般都没有群租房出租,而群租房的信息大多在网上或者通过路边小广告张贴,追踪群租信息的难度较大。

  [新华时评]

  治理群租应疏堵结合

  □新华社上海5月4日电

  “五一”期间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火灾,让两名年轻消防员因公殉职,人们因此扼腕,也对群租再表担忧。不能任由群租问题无限期延续下去,而应通过疏堵结合、加强住房保障的托底工作等手段,最终治愈这一城市“顽疾”。

  因为住处拥挤不堪,电线密集杂乱,人员身份复杂,群租房往往是火灾、偷窃等事故案件的高发区。一些城市出台和修订法律法规,并通过专项行动、联合整治等行政措施加强治理。但现实中不少地方陷入“治-乱”循环的困境:短期内,群租有所收敛,但一旦监管放松,又去而复返。

  解决群租应该转换思路。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管理,尤其是要在消防、卫生等公共安全方面划定底线,严查违法出租行为,尤其是要强化对中介、“二房东”等责任方的监管,形成“硬约束”。另一方面,必须意识到面向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者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中低端住房租赁需求十分庞大,解决他们的合理租房需求应是化解群租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这部分住房困难人群来说,市场化的商品房遥不可及,高房价推动的高房租也让他们倍感吃力。今年年初有报告显示,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蓝领合租的租房成本均超过月收入的30%。为进一步降低租金,他们从合租到群租也十分普遍。对许多群租客来说,廉租房要有户籍才能申请,公租房数量远远不够,选择群租也是无奈之举。

  住房是民生之要,提供没有户籍差异的基本住房保障,是政府应当履行的公共职责。必须对蜗居在城市的群租客们多一些温情和庇护,并通过加快公租房供应、拓宽保障房对常住人口的覆盖面等手段,为更多住房困难人群提供实实在在的住房托底。这些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而且相当急迫。

  同样是高房价、人口密集的香港地区,其公屋制度的做法可供借鉴。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房屋数量紧缺、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香港建立了具有住房救济性质的公屋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居住在公屋中的香港居民已有30%。这项制度也还有需要完善之处,但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体现出的决心、担当和制度设计,却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其长期坚持的耐心也是值得效仿的。

news.sohu.com false 解放网-新闻晨报 https://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05/05/content_1164482.htm report 9055 □新港路240弄狭小的弄堂内,依旧生活着许多居民。 □虹口区新港路居民楼倒塌事故现场 事故示意图□晨报记者倪冬李东华谢磊姚克勤实习生吴艺璇昨
(责任编辑:郝龙) 原标题:虹口老旧三层居民楼昨晨倒塌致2死3伤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