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市民邓文育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母亲黎秀芳老人的“学霸”故事,“母亲的学习热情,我们晚辈都比不上。”出生于1933年的黎秀芳,曾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验科最早的一批检验师,兴趣广泛的她不但学习过书法、钢琴,现在还坚持自学英语口语。虽然记忆力有限,比不上年轻人的学习进度,但老人的态度非常积极,一本英语教材已经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还主动背诵英文唐诗。“有三首已经背得溜溜熟了。”
在华西医院检验科36年 是最老员工之一
出生于1933年的黎秀芳,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1953年进入华西医院检验科工作,在这里一呆就是36年,直到退休。可以说是检验科最早的一批元老检验师之一。“当时整个检验科只有二三十个人,哪像现在,都发展到100多个人了。”黎秀芳在检验科主要从事血液和细菌检验,用她的话来说,检验师就是“临床医生的侦察兵”,通过对病人的一些初步症状进行检验,为医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年轻的黎秀芳喜欢学习,工作认真,深得检验科老师的喜爱。在上世纪70年代,还作为唯一一个代表被派去北京学习。黎秀芳退休,但因为工作熟、资格老又被返聘,一直工作到69岁才真正离开岗位。
常年的细菌检验工作,让黎秀芳养成了一个习惯:特别爱干净,什么东西都要多洗一洗才放心。每次吃饭前,筷子必须要煮过;常人几个月洗一次的饮水机,她一个星期就要洗一次。检验工作也让黎秀芳对穿衣服有严格的“功能区分”:睡觉时穿一套;在家里做事时要换另一套;出门时,再换一套。这样算来,一天内换的衣服就可以达到3套。她指指自己身上的花衬衫,笑着说:“这就是起床后又换的,我穿衣服不求多豪华多漂亮,但一定要干净。”
11年来每周学英语 坚持背诵英文唐诗
自学英语,黎秀芳已经坚持11年了。2003年3月,已退休的黎秀芳在同院其他老人的邀请下,报名参加了华西医学院的老年大学,“当时想着要老有所学嘛,也挺好的。”黎秀芳报的是“英语口语班”,上了4学期,班上的老师有事出国不能带课了,爱学习的老人们却坚持留了下来,自学。
现在,每周二下午3点钟,黎秀芳和另外9个老人一定会准时赶到川大华西医学院老干处会议室,自学英语口语。虽然没有老师,老人们却极认真,“我们会集体读教材,有时候还会作英语发言,介绍自己。”要是谁来晚了,还要用英语向大家解释迟到原因。黎秀芳很享受和大家一起聊天学英语的时刻,她把每周的这个时刻叫做“话聊”,为了这个,其他的事情一律都可以推掉。
黎秀芳拿出她的学习教材—一本《英语口语大全》,书已经有些旧,扉页上写着几个字:好好学习的书。“这是小儿子给我写的。”她笑着说,现在每周去“话聊”之前,自己都会提前把功课预习好几遍,“不然到时候读个文章都读不通也不行啊。”除了预习,黎秀芳现在还有项任务,就是背诵英文唐诗,她拿出一个抄写着中英文唐诗的本子:“《静夜思》、《春晓》、《回乡偶书》,我已经背得溜溜熟了。”
为啥对学英语这么有兴趣?黎秀芳说,其实是喜欢和老朋友们待在一起的时光,大家一起聊聊英语,聊聊时事,很开心,“再说,学点英语多少有些用,脑筋也能越用越活嘛。”
儿子的话:老人健康 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黎秀芳与丈夫有3个儿子,62岁的邓文育是老大,曾是成都运输系统的一名管理人员;如今已经退休;老二、老三都在医疗系统工作,“在我心中,母亲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向上,积极好学。”邓文育说,母亲对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这点让他都自叹不如,“每次我开车送母亲去学英语,她都好开心。”
现在,每到周末,三个儿子都会赶回来陪伴二老,一家老小其乐融融。邓文育说,现在对老人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他们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