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美好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近期,包括余杭中泰周边群众在内的许多杭州市民,以高度的热情关注“九峰环境能源项目”,体现了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的良好愿望。但是,如果愿望诉求脱离客观理性,表达方式偏离法制轨道,结果不仅会事与愿违,更会让人痛惜揪心。
群众对保护环境的深切关注和热情参与,与市政府规划拟建重大环保民生项目的主张和目标原本就是一致的。最近一段时间,面对网民和公众反映的问题与诉求,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省市主流媒体,积极搭建平等、坦诚、开放的沟通交流平台,持续进行了回应和解答;日前,余杭区政府更是明确地表达“项目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的负责态度。正当各种疑虑逐渐消弥,信任理解逐渐加深的时候,却仍有少数人借助网络宣扬其狭隘观点和片面思维,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固执己见,扮演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角色,捏造种种流言,误导公众甚至挑起事端。5月10日,因为受到谣言的刺激和不法分子的鼓动,出现了群众封堵杭徽高速公路及02省道,并打砸车辆(包括警车)、围攻殴打执法人员和无辜百姓的严重违法情况。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社会,实现一切利益诉求,都应通过合法渠道,采用合法手段,符合法律程序。居民关注环保项目的建设并反映自身利益诉求非常正常,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其前提是倡导公共理性,避免影响公众利益。惟有坚持“依法、理性”,自己的利益诉求才能表达得更充分、更合理,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保障。大家表达诉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表达得越理智,越有利于问题的化解,如果把“表达利益诉求”作为越过法律边界和底线的借口,甚至以此挑弄事非、寻衅滋事,不仅社会不会答应,法律更不允许!
说到底,“垃圾围城”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若不早想办法,最终大家都受其害。如果我们都能够冷静分析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看待“长远”与“当下”、“整体”与“局部”、“大家”与“个人”的利益,以科学的眼光审视问题,积极的态度考量问题,也许就会心平气和来交流,就会有理有节来沟通,就会寻求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表达诉求,以此维护自身利益,并最终促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这,正是大家乐意看到的。
山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