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端午节同样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可是,近来岛内物价持续上涨,米价上涨6.5%、猪肉涨价14.8%、鸡肉也涨16.1%,包粽子的各种食材涨不停,民众直叹,“吃不起粽子!”如何调控物价?5月26日,台“农委会主委”陈保基就此问题接受质询时说,粽子贵了,还是有其它东西可以吃,可改吃茄子。
一句“端午节改吃茄子”,祸从口出,台当局一时又成众矢之的,引发争议。
“梅雨炸弹”袭台
面对争议,陈保基随后解释,农产品价格易受天气影响,“农委会”也很无奈。拿目前价格与上周或2013年同期比较,不见得是正确作法。他举例,20世纪70年代水电工每日工资约700元(新台币,下同),当时的米价为1斤24元。而目前水电工每日工资约2200元,米价1斤45元,“就目前供需来看,是合理的。”
台湾进入梅雨季节,今年“梅雨炸弹”威力尤盛。连日来,暴雨袭击全台,台湾气象部门连续发布“豪雨特报”,台北、新北、台中、彰化、南投等5县市、30乡镇淹水。彰化、南投都是农业县市,持续降雨也导致中南部蔬菜产区频传泡水灾情,节前农产品的涨价的确受到气候因素影响。
不过,陈保基的失言,有台媒指出,“不知民间疾苦”,而且“失言不止一次”。今年3月,有“立委”在质询时指出,花生售价过高,恐使润饼成本增加(润饼发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潮汕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种汉族风味小吃),“农委会”应加以控制。对此,陈保基却说,“润饼不一定要用花生粉,因为我比较怕甜。”
业者找因应之道
其实,有关物价飞涨的话题并非现在才有,只是赶上端午节又遭遇连天雨,才又成为话题。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今年原物料、水电涨价,加上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扬,许多餐饮业者早已纷纷喊涨。像是屏东万峦猪脚在农历春节后,从原本每斤185元涨至195元,每支猪脚约涨20至30元;因为猪油每桶从约700元涨至800元,肉圆等也都普遍上涨了两成。
也有业者担心涨价会吓跑顾客,推出小包装、小尺寸的商品。台湾通路商表示,今年若在台湾各大超商采买,可以明显感受到,食品新品陆续出笼,也出现相当多的小包装。小包装商品暴增,与成本增加有关。不过,通路商也表示,毕竟成本增加了,所以小包装食品虽然单看售价是下来了,但若以单位重量计算,还是贵了,因此,消费者还是要多花钱。
最终埋单的是民众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成本增加、售价上涨,是市场规律,可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同样,陈保基的一句“粽子贵了,改吃茄子”,听起来意思似乎就是“自求多福吧”。
且不说没有啃着茄子过端午的,就算是吃茄子,茄子的价钱也在涨啊。民众希望听到的是当局如何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控制物价、改善民生,而不是什么便宜吃什么。过日子的精打细算,岛内民众都有这样的生活智慧,可经济低迷、收入下降、物价飞涨,这样大环境的改善就是当局该操心的了。马当局支持率下跌,民怨沸腾,跟始终没能实质改善民生有直接的关系。
“雷语”不仅仅是失语,台当局恐怕还要在把民众拉出“紧日子”上多下功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