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卓 发自北京
5月31日,被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工作就要结束,尚未取得新生产许可证的乳制品企业,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婴幼儿奶粉,而目前国内127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只有45家拿到通行证。
“澳优投入了两千多万用于厂房的扩建、生产、检测设备的升级以及研发,”澳优研究院工程师戴志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为了6个工厂的GMP认证以及增加检测设备,飞鹤花费上亿元,可以确保生产线的密闭化、管道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所以最先完成了整改,也最早拿到认证,”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对于剩下的三分之二的乳制品企业,是兼并扩张还是被兼并淘汰,每家乳企都需要做出选择。
湿法工艺企业获益
为改变乳业市场乱象,2013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严禁委托、贴牌和分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对婴幼儿奶粉的配方和宣传也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今年5月31日之前完成对现有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换证审查工作,并同时对外公布通过审查换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产品名录。
这次堪称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集合了社会各界共计8970条意见,新版细则设定了更加综合的审查项目和许可条件,审核重点将放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设备设施、检验检测能力、人员素质条件、环境控制和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奶粉生产的准入门槛。
有些企业投入巨资进行升级改造,有的企业直接放弃了对新证的申请。
由于细则特别要求企业应当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等。在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乳业专家看来,对于自有优质奶源、采取湿法工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奶粉生产主要分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湿法工艺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其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的设备较多,这种工艺是在鲜奶的基础上经过密闭的杀毒、喷蒸等过程加工的,能够保证奶粉的安全营养,产品均一性好,理化指标稳定。
而企业没有自己的奶源,或者乳企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便购买价格便宜的大包粉,再将生产配方奶粉的所有原料按比例进行“掺和”,形成所谓“干法工艺”。
“世界上普遍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奶粉,干法工艺算是中国特色,干法生产会导致奶粉配方不均匀或二次污染,而且奶粉反复加热,其营养价值也会进一步流失”,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采用干法生产的奶粉,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易受阪崎肠杆菌污染,此病可致死亡率达50%以上。据记者了解,在“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中查出的假冒伪劣奶粉基本上是使用干法工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曾就审查细则中有关生产工艺的内容作过解读。他表示,“有一些企业由于市场营销和销售需要,在北方以湿法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基粉,然后再拉到南方的工厂加入一定的营养物质,经过干混包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为了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要使干湿法复合工艺在同一个厂区生产中体现。对于异地生产的,将不再给予生产许可证”。
因此,宋亮表示,以飞鹤、完达山等拥有自主奶源、以鲜奶为原料,采取湿法工艺为代表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有优势地位。
“今年一季度,飞鹤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冷友斌表示。
多美滋等外企很受伤
自从去年轰轰烈烈的乳业新政出台后,一系列组合拳后,外资品牌奶粉受到很大冲击,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多美滋。
2013年8月5日,因为被卷入“肉毒杆菌事件”中,多美滋产品被下令召回,此后销量一直受到影响;2013年8月7日,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被发改委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3%的罚款,计1.7199亿元;2013年8月16日,第一口奶事件爆发,多美滋再次被卷入舆论的漩涡。
在此之前,多美滋曾长期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排名的头把交椅,而据尼尔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多美滋的市场份额直接降到第十位,甚至排在雅士利之后。今年1、2月份,多美滋同比下滑了7.5%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下滑的还有雅培和美赞臣,外资乳业五巨头中,三家都出现下滑。
此前,外资品牌奶粉一度占据了高端婴幼儿奶粉85%的市场份额,但2013年中国婴幼儿奶粉销售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销售量来看,国产奶粉销售量是60%,进口奶粉销售量是40%,从销售额来看各占50%。
为此,多美滋也格外重视此次乳业大考,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包博睿表示,为通过这次审查,多美滋投入的改造资金达到几百万元。主要是用于完善产品追溯系统。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外资品牌奶粉空出的市场份额,不一定就被国产奶粉品牌拿到,一切还要看企业内功。
冷友斌告诉记者:“沿海城市和西部城市饮食习惯不同,新妈妈的营养有很大差异,未来我们将根据地域推出差异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
兼并潮如期而至
5月26日,圣元国际宣布,将海南国健高科技乳业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国健”)的“迪唯恩”纳入其重要奶粉品牌体系,并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产品。去年11月,圣元国际已经收购了育婴博士品牌及其运营公司上海婴博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2月19日上午,中国乳企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排名第三的飞鹤乳业宣布控股收购国内排名第一的羊奶粉企业—陕西关山乳业,成为国家兼并重组政策实施以来首家牛羊跨界合作的并购,1月份时,飞鹤还全面收购了吉林艾培特。
2月12日早间蒙牛宣布,达能拟以51.53亿港元认购蒙牛增发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同日晚间光明乳业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业为平台,整合公司现有的全部奶牛场及其他牧场相关业务以及全部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奶牛场。
加上去年合生元宣布以3.5亿元收购长沙营可营养品有限公司100%股权、伊利股份出资3.1亿元参股辉山乳业、蒙牛收购雅士利,一场轰轰烈烈的乳业整合浪潮袭来。
另一方面,5月22日,光明宣布已就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nuva56%的股权与英国私募股权基金达成协议,未来光明食品将会推动Tnuva海外上市;今年1月初,圣元国际在法国的工厂破土动工,计划于2015年下半年投产,将年产10万吨乳清蛋白粉;伊利特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建厂,并结盟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合作内容则涉及奶源、生产及技术等方面。
而随着惠氏投资24亿在苏州建厂、雅培在嘉兴建厂,辉山乳业将与荷兰皇家菲仕兰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合资企业……未来中外资乳企的界限将更加模糊,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洋马甲”乳企仍需整顿
而截至5月2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名单,已有46家企业,除了雀巢、雅培、美素佳儿、美赞臣等知名品牌外,新西兰善腾集团以及瑞士赫尔达夫两家企业均获得通过,而上述两家企业与澳大利亚塔图拉并列为乳粉三大代工厂。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新西兰善腾集团就为奥兰、欢恩宝、Milkmam(纽源)、纽凯儿、纽瑞滋、纽贝贝、多菲儿、赛耳、纽贝斯特等十几个奶粉品牌做代理加工,这些品牌从不在新西兰销售,全部由不同的中国公司代理,特供国内市场。就连善腾集团的官网,也是中英文双语的。
2013年中国乳制品品牌数目上看,占比最多的就是OEM(特指2008年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贴牌企业)奶粉,占到了60%的份额,国产品牌占15%、进口品牌占25%,品牌数来看OEM品牌最多,并占据了80亿元左右的市场份额。
“进口奶粉在进入流程等门槛有所提高,但国内大量杂牌进口奶粉清理效果差,大批技术、工艺水平较差的进口品牌并未从根本上清理出去,而且通过认证,这些企业披上了纯进口的合理外衣。大批小规模、没有技术和品牌底蕴的OEM奶粉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宋亮告诉记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会使未来国内奶粉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奶粉品牌既有希望也更有挑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