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菲 作者文集
若不是上网了解西瓜行情,笔者真不知河南郑州又冒出了一个机构叫“西瓜办”。据悉,此“西瓜办”的宗旨是实现城乡“手握手”的工作思路,全市设560个卖瓜点,由不同政府部门抽调人员分片包干。
表面看来,这个“西瓜办”是为着协调郑州市附近农村西瓜进城,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同时,也为着保持市区市容环境。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据悉,凡进入郑州市摆卖西瓜,必须持有郑州西瓜办及郑州市行政执法局、郑州交警大队盖过公章的通行证方能进城。显然,这个“西瓜办”不仅在“协调”,而是有点像“一夫当关办”,没有他们开出的所谓“通行证”,会遭遇城中交警的驱赶或执罚,瓜农也只能望瓜兴叹。因此,当着“西瓜办”一露脸,媒体就尖锐指出,“郑州某些权力部门掌握了在他们管理区域运送西瓜的垄断”。瓜农需要为“西瓜办”的垄断权额外支持一笔费用。
人们记忆犹新,在2001年春,同是在这个郑州,也曾冒出个“馒头办”。所谓“馒头办”,既有着《郑州市馒头生产销售暂行管理办法》撑腰,对全市馒头生产销售实行执法,对馒头生产实行审批制。同时,有着一班执法人马。其中,一度发生了轰动全国的郑州市“馒头办”与区“馒头办”利益冲突。后来,在媒体的强烈批评及公众抵制下,不久,这个“馒头办”偃旗息鼓了。
从“馒头办”到“西瓜办”,其实凸显一个共同问题:政府机关重复着计划经济思维,重演着垄断的老戏。人们看到,一个“馒头办”就可将当地集体、私人、股份的馒头生产经营“垄”在自己权力之下,让他们乖乖地交上“管理费”,让他们服服帖帖向某些权力部门、某些官员缴费。一个“西瓜办”,就对西瓜画地为牢,使生产西瓜的农民赚不了钱,使吃西瓜的市民吃不上便宜西瓜。可见, 无论是“馒头办”还是“西瓜办”,都是“麻烦办”。
用计划经济手段去管理市场经济是添麻烦之因。众所周知,无论馒头生产,还是西瓜销售,都有个市场竞争问题。谁的馒头质好价廉,谁家西瓜瓜甜物美,不能靠政府出面担保,不能由政府说了算,也不能由商家产家自己吹,而是要靠市场鉴定,靠公众评比。显然,唯有经过市场竞争,才能使农民赚到钱,使市民吃上价廉物美的西瓜。而一旦搞垄断经营,就会出现商品短缺,问题成堆,各方受苦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行业逢勃发展,一些行业一些企业遭到淘汰,适应的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
本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已有14年。市场经济给国家给社会带来空前繁荣,人们也有目眼共见;市场经济的路向,人们也已逐步认同。尽管我国市场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一个道理似乎不容置疑:假若对竞争性的行业罩上垄断管理,那么,生气勃勃的市场立即会变成死水一潭,人民群众也会因此牢骚满天,社会也会埋下不稳定的种子。因此,人们所说的“不走老路” “不走回头路”,也就是说,不要再重走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路子。“馒头办”、“西瓜办”之类的垄断式机构出来扰民,说明对市场经济问题,对改革方向问题仍然需要补上一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