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楼、农民房、外来工、配套差,想起城中村,市民的印象大概离不开这些名词。深圳市政府也一直在推动旧城改造,将城中村改为股份制公司,收地清拆改造重建。不管在政府层面还是市民层面,主流意见似乎是参差阴暗的城中村必须改造重建,才配得上都市的光鲜外表。
而香港却有不同声音发出,希望香港仿效深圳福田区,建立城中村,并向港府递交建议书。原来提出建议的是香港新界元朗十八乡乡事委员会主席梁福元。梁福元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去年在深圳福田考察城中村,原来该区有15个村落,后来渐渐变成市中心,深圳政府向村民收购其3层高村屋,拆建为30层住宅,但保留部分物业归还村民,村民也获政府补偿商铺,可在区内继续做生意。梁福元看来,深圳福田这种城中村计划大家双赢,又可以为政府节省土地。考察完之后,他回到香港马上写了计划书给港府,正在等待回应。
事实上,梁福元建议港府借鉴的深圳城中村,实质应该是深圳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原来在去年,香港新界乡议局组团考察深圳5条改造的“城中村”,包括岗厦、水围、上步、上沙及下沙等,发现深圳城中村改造,最重视的理念是允许旧村村民自行组成发展股份公司,由股份公司牵头做重建发展。由于城中村外围被城市高楼大厦包围,深圳市政府允许把整片旧村所在的土地,作较高密度设计规划,比如岗厦村的容积率是9.8倍,当中住宅占34%,商业(包括酒店及写字楼)占33%,其余为公共配套设施等。
回顾历史,岗厦村2006年开始启动拆迁工作,由于新增容积率高,让岗厦拆迁后可发展楼宇面积增加,向村民收地时可给予较优厚的补偿条件。而岗厦村成立的股份公司让村民可以灵活选择现金或换楼甚至回迁,当时搬迁8万住户,收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在2年半完成,较为特别的一点是,原来的居民可选择成为股份公司的小股东,分享发展公司的红利。
在深圳市政府配合下,岗厦股份公司引入财团出资发展及向政府补地价。补地价金额由市政府及街道办按比例摊分,政府负责把市政配套设施因城中村改造发展所引致的需要而增加容量。岗厦村发展预计2015年完工,建成现代风格的建筑群,小区内也顺应原居民要求,保留了代表传统文化的文天祥纪念馆等一系列历史文物。
香港特首梁振英一直提出觅地建屋,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如何解决“地荒”是香港目前所面对最头痛的难题,早年香港新界发展新市镇,取得良好效益,内地城市在十多年前曾到港取经,学习市镇重建。随后,内地发展迅速,短短十几年间,现在深圳城中村旧村改造,成绩早已突飞猛进。
香港在1972年开始实施丁屋政策,经历数十年发展,荃湾、沙田、屯门、元朗、大埔、青衣等传统丁屋村落,整片三层高的建筑,而附近的新市镇却是高楼大厦。香港新界的丁屋已经与深圳城中村情况相似。借鉴深圳城中村的成功经验,或可将概念引进香港的旧村重建,也不失为香港开发新增土地资源的另一渠道。 康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