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6月3文章,原题:美中安全观交锋是好事 亚太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安全对话机制——亚洲安全峰会,也就是俗称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刚刚在新加坡结束。这一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起的会议机制虽然讨论亚洲安全议题,但会议议程、发言安排等却常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所主导。尽管中国只参加了其中少数几届,但“中国威胁论”几乎是每届对话会的常态,中国总是无端“躺枪”,被某些国家攻击。而以往中国对这些攻击性言论都是一贯的被动制式反应,缺乏主动性,更让舆论呈现一边倒态势。
与往届不同,第十三届会议火药味十足。面对早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点名批评中国“改变东海现状”,以及美国防长哈格尔明确批评中国处理同亚洲邻国之间领土纠纷的方式,与会的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临时脱稿演讲,对美日领导人的讲话做出了名为“最低限度”、实则非常辛辣的回应,指出二人的演讲一唱一和,向中国发出挑衅和挑战。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在香格里拉峰会上的激烈交锋,是近年来罕见的外交场面之一。
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美国在中国周边“发声”一刻也没有停歇,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对部分国家来说这依然是种鼓舞,有时候确实也起到混淆视听的效果。前面几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几乎可以看作是对中国说三道四的平台,中国长期以来也兴趣缺缺。甚至有中国学者评论称,香格里拉对话就是一场针对中国的“鸿门宴”,中国就不应该参加。不过,世界主流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中国本就处在不利位置,即便中国本无意威胁他国,但若长期沉默,任凭他国抹黑,时间一长总会有口难辩。
古语云:理不辨则不明,话不说则不清。因此,中国很有必要借助香格里拉对话这个平台,一方面与美日越菲等进行唇枪舌战,反击无端指责,另一方面积极向世界说明自己的外交立场和安全观念。事实上,观察最近一两年中国的外交动向可以发现,中国开始注重借助一些重大外交场合,来阐述自身的外交政策,并回应一些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误解与指责。与美日着眼分歧不同,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向注重共识。
在不久前召开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系统阐述了中国的新亚洲安全观,强调亚洲的事情要由亚洲人民解决,明显是对美国插手亚洲事务的不满,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去年10月的东亚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会积极推动参与地区安全架构建设中去。李克强还展现了对“南海行为准则”的积极态度,与此前中国多半消极回应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表明,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知道在重要安全对话平台上表态的重要性,并在一些问题上开始谋求参与制定游戏规则。
以前,美国总是呼吁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但彼时中国受限于国力以及外交政策没打开思路,总是不予积极回应。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中国全面参与地区安全问题对话的意愿越来越高,在处理地区安全的议题上也越来越能清晰自信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必然会参加更多类似香格里拉对话这样的多边峰会。
说到底,现在中国大大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要与各国一道共同面对经济与安全挑战,反倒会让其他国家放心。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与美国安全观的交锋与冲突,很多问题是无法回避必须直面,比如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是否包含冷战思维,中国必须具有敢于对话、善于对话的精神,争取主导话语权,为自身利益发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