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军士兵鲍·贝里达尔 |
最近,美国媒体和民众对于美国获释大兵鲍·伯格达尔在何种情况下被塔利班抓捕,以及他在被捕期间的问题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福克斯新闻网6月5日爆料称,根据接近伯格达尔的目击者描述的秘密报告,伯格达尔在被俘期间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公开与绑架者“称兄道弟”,还自称是一名“伊斯兰圣战战士”。
报告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伯格达尔与绑架他的极端组织“哈卡尼网络”的关系悄然变化:起初他是人质,后来逐渐“被大家(绑架者)认可和接受”。有报道称,伯格达尔甚至被允许携枪。
文件还显示,伯格达尔曾一度逃离5天,后来又被抓捕,像动物一样被关在金属笼子里。此外,报告中还详细叙述了美方与塔利班谈判互换囚犯的过程,谈判自2009年就已经开始。自称接近过伯格达尔的“哈卡尼网络”组织成员说,2012年8月,伯格达尔就已经宣布自己是一名“圣战战士”。
2009年,美国大兵伯格达尔和一名阿富汗士兵一起离开驻地后遭到伏击,同行的阿富汗士兵被杀,伯格达尔被俘。当时伯格达尔到达阿富汗仅仅两个月时间。2010年6月下旬,伯格达尔成功逃跑,但随后又被捕获,“哈卡尼网络”指挥官建了一个特殊的金属笼,把他关到里面。然而之后,伯格达尔被称却又“愉快地”与武装分子踢足球,还接受AK-47射击训练,并被允许携带枪支,经常笑说阿拉伯语“萨拉姆”(原意为“和平”)。
福克斯新闻网此前曾报道称,事实上,伯格达尔被俘事件是美国情报机构研究的“重要文件主题”,有担心认为,许多类似伯格达尔这样长期被囚禁的人员,可能会选择与敌人合作。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这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即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由劫持者决定,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今年5月31日,美国用5名塔利班指挥官将伯格达尔换回,打破了美国此前的“拒绝与恐怖分子谈判”的原则。美国媒体之后却爆料称,一些跟伯格达尔一道服役的美国军人说,伯格达尔是在对美国的战争幻想破灭后,自愿从他的岗位上走开,向阿富汗塔利班投诚。2009年与伯格达尔同排的士兵指出,伯格达尔在战时当了逃兵,至少6名同胞在搜索他时丢失性命。对此,美国军方高级官员3日表示将调查此事,并称伯格达尔有可能面临处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