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表题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的白皮书。境外华文媒体予以密切关注,分析认为,这是香港回归以来,中央首次就“一国两制”在港各个范畴的实践作出全面阐释。白皮书宣示的是中央的底线,也是“一国两制”的底线。
香港《大公报》11日评论称,国务院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是国家首份以此为题的白皮书。白皮书在此时发表,清楚表明中央绝不允许反华力量意图篡夺香港特区管治权。白皮书宣示的是中央的底线,也是“一国两制”的底线。
评论指,白皮书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议题而正式发表的官方报告书,被视为政府对国民和国际社会正式发布讯息和政策的一种手段。
评论认为,白皮书作出了正本清源的回应,如黄钟大吕般发出警示:“要始终警惕外部势力利用香港干预中国内政的图谋,防范和遏制极少数人勾结外部势力干扰破坏"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
全面阐释“一国两制” 为政改立牌指路
香港《文汇报》11日文章称,白皮书首度全面总结“一国两制”在港实践历程,是中央对港方针政策的一次重要宣示,对未来“一国两制”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评论称,中央通过白皮书全面表达了对香港政改的原则立场,清楚划定依照基本法和人大决定落实普选的法律底线和普选产生的特首人选必须爱国爱港的政治底线,对香港的普选讨论具有正本清源、立牌指路的作用。
文章指,“一国两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开拓前进。白皮书翻译成7种外国文字发表,让国际社会了解香港在“一国两制”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以正视听推动政改
大公报引述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分析称,白皮书首次深度系统阐述“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明确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切实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对过去一些模糊片面的认识进行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将推动香港政改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前进。
齐鹏飞指出,中国政府自从1991年建立白皮书制度以来,共发布了88个白皮书,这是首个关于香港的白皮书。发布这一白皮书的大背景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30周年、基本法出台24周年、香港回归17周年。
“对于香港的发展,尤其是"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一些阶段性、规律性的特征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齐鹏飞表示,这一白皮书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基本历程、基本经验、现实启示、香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的比较深度、系统的阐释。
他强调,香港政制发展的确出现了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但白皮书把一些基本的原则说得很透了,会对香港以普选为主要内容的政制民主化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香港《明报》11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室主任陈欣新表示,白皮书所指的外部势力,不能太狭隘去解读,以目前形势看外部势力还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并没有具体指某个特定的主权国家、组织或者个人。
陈欣新认为,干预中国内政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比如说对于属于中国内政的事务,按道理其他主权国家应该予以尊重的部分,若其他国家在香港做出某些行为或利用香港做出某些行为,就是干预中国内政,但要视乎具体事情。
香港《星岛日报》刊文称,中央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这本官方宣示政策文件,再翻译成七国语言,不会是为了针对个别一两桩事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