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科院和工程院日前分别对各自章程进行“大修”,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改革方案直面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从候选人提名渠道、增选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展开,着力使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和学术性。工程院已于11日表决通过了《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此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制度,要求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据了解,两院投票表决结果将于今日正式对外发布。
院士退出机制拟增“劝退”
在广受社会关注的院士退出机制上,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在已有院士退出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劝退”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据悉,中科院新章程也拟作相同的规定。
现行的院士退出机制包括三种:院士本人主动请辞、加入外国国籍自动放弃、因违法等被撤销称号。此次修订章程后,“劝退”将成为第四种院士退出的机制。
此外,修订案此前的版本将“劝退”程序写入章程:不少于五名院士书面提议或者经学部常委会、主席团提议,就可启动劝退程序,由院士所在学部调查核实审议,并由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经院主席团批准生效,通报全体院士。
但这一程序在修订案表决稿中被建议删除。修改说明表示,章程修改“宜原则不宜具体”,院士劝退和撤销的具体程序将在深入研究后在相关规定中加以细化和明确。工程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昨天对南都记者表示,具体实施办法或将于今年出台。
院士提名途径去行政化
当前,院士制度的行政化倾向集中体现在遴选过程中。院士候选人推荐渠道除了院士直接推荐外,各省(区、市)、有关主管部门、国内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都可以推荐。“部委、地方、企业推荐的候选人占了相当比例,掺杂的行政意志、各种利益比较多。”叶大年院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
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明确,今后院士提名途径限于两种,一是院士直接提名,二是工程院委托学术团体提名。现有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业等提名途径均被取消。
修改说明提到,这是为坚持和突出院士增选的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取消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遴选途径是改革方向。
工程院相关工作人员昨天向南都记者介绍,这一修订的初衷是让院士遴选去行政化,回归学术内部,其中学术团体主要指科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这一修改回应当前院士遴选环节中过多的行政干预问题,但科学团体中也存在贿选等现象,该章程实施后将对科协提出更高要求,是否当有严格规定。
另据新华社报道,中科院院士增选也将只保留院士直接提名和有关学术团体按规定程序提名这两种提名途径。
增加全院院士终选投票环节
另一项比较重要的修改是,两院均在候选人所在学部范围选举投票的基础上,增加全院院士终选投票环节。终选将采取等额选举,获有效票半数以上赞成的候选人当选。
修改说明指出,增加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环节,有利于提高当选院士的认可度,有利于加强对交叉学科候选人的把关,这也是世界各国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通行做法。
说明提到,为避免终选流于形式,保证终选投票的有效性,将研究制定详细办法,如采用通讯的方式进行终选投票,并提前将通过初选的候选人材料和情况提供院士。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会上表示,预计明年开始实施新的院士增选政策,并根据执行情况进行改进完善。
[旧事重提]
“烟草院士”谢剑平婉拒采访
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即国家烟草专卖局)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因其研究香烟“降焦减害”被指伪科学,引发争议。
两年前,近百位院士联名建议工程院重审谢剑平的院士资格,但复议方案在工程院主席团的表决中就未予通过,相关院领导回应称,撤销不符合章程规定。
昨天,南都记者在大会驻地向谢剑平询问对此次章程相关修改内容的看法,但他以“还有事忙,没有时间”为由婉拒。
[有问有答]
为何要增设“劝退”?
院士退出机制为何要在已有的撤销之外再增加“劝退”?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到,学术不端等问题往往存在争议,劝退环节本身也是一个院士内部讨论的过程,同时相比撤销,劝退更为缓和。
会不会“劝而不退”?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对记者表示,已向“烟草院士”谢剑平做劝退工作,但谢剑平不接受。“劝退”会不会面临“劝而不退”的尴尬?对此,中国工程院相关工作人员昨日表示,“劝退”具有一定强制性。
[各方观点]
院士退出制度 关键在执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昨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提到,尽管此前两院章程中就有退出制度,但鲜少启动,两院成立以来,只有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因政治和经济问题被撤销院士资格,没有一名院士因学术问题退出,工程院也从未启动过该程序。
此次章程修改,将违反科学道德和品行不端作为院士劝退的前提条件。秦伯益指出,学术道德很难画线,各种争议很多,而且引发争议的未必是真问题,可能缘于利益之争,而且执行环节也将面临各种阻力,“真的要让某个人退出的时候,可能要看其后台有多硬”。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指出,尽管近几年有院士的学术不端问题被曝光,但并没有院士退出,因此社会更关心的是院士有问题的时候,是否会严格执行,此次章程修订的成效还要看具体执行。
全院院士投票终选存争议
秦伯益和王扬宗对院士遴选中增加全院投票终选一项持不同看法。王扬宗认为,这道程序的增加,才能让终选的院士实至名归,避免学部内选举学科背景单一化问题。
王扬宗提到,像“烟草院士”在轻纺工程学部投票后当选,但烟草牵涉卫生、医药问题,当选后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就有很大意见,今后可避免类似偏差出现。
但秦伯益认为这一环节“多此一举”,并指出不同学部的专业领域“隔行如隔山”,其他学部的院士很难了解候选院士所做的学术研究情况等,而且大会表决看似隆重,但往往流于形式,把“不知情的人捆绑起来”。
秦伯益认为可在院内增加一个公示环节,即候选院士通过学部表决后,先在内部公示,然后召开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
院士退休 核心是去利益化
去年三中全会的决议还提出要实行院士退休制度,但此次两院章程修改并未体现。工程院一名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解释,院士退休问题由院士所在单位负责。
一名不愿具名的科学院院士曾参与多次章程修改的讨论会,提到会上多人提出,院士是荣誉称号,不存在退不退休的问题,“没听说劳动模范称号要退休”,当前社会上对此理解有偏差。他提到,院士退休由人事部门负责,今后或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适用相关规定,而非院士群体。
“荣誉终身,职务也终身”是当前院士的普遍情况,王扬宗提到,各单位的研究课题、科技资源、重大项目往往由院士牵头,成为所在单位、所在系的“代言人”。
教育学者熊丙奇曾撰文指出,院士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去利益化,如果院士只是学术头衔和荣誉,不与利益挂钩,没有学术特权,那么年龄和终身制都不是问题。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商西 发自北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