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表村村口常年挂起吸毒者免进标语 |
2009年,钦州灵山县那隆镇塘表村民在村中一个小三岔路口种植下两棵同种类的风景树,数年过去了,种在路边的一棵已经枝繁叶茂,然而在该路口中央用花圃圈起来的那一棵,仍纤细矮小。这番景象的成因,源自村民们曾经的一块“心病”——长久以来,该村吸毒贩毒人员聚集成灾,三岔路口就是他们的一个活动场地,路中央的花圃经常被人踩踏,小树一直无法正常生长。而今,村里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村民们安居乐业。
近几年,灵山县政府、当地部门以及各村村民积极禁毒,取得了实效。6月17日、18日,南国早报记者在灵山各地采访,该县的禁毒事业,也如塘表村那棵小树一样,大幅度摆脱多年来全区排名后位的窘境,焕发出新的活力
村里“千人毒市场”如今荡然无存
塘表村党支部书记韦良宗介绍,2000年前后,村里吸毒现象多了起来,这条原本的进村“干道”,一到天黑,村民们都不愿经过。吸毒人员就在三岔路口一带吸毒,吸毒器具扔满一地。由于这里地势开阔,四通八达,警方搞过多次突袭,但始终没法消除。路口那棵小树,就因为长期受到踩踏,始终没法长高长大,相比之下,同期种下的另一棵,如今树干比水泥电杆还粗,树冠展开有六七平方米。在该村塘表小学附近一块约3亩面积的空地上,也曾是吸毒者聚集之地,最甚时,空地上曾聚集近千吸毒、贩毒、赌博人员。
6月17日,空地旁的一户居民指着自家呈深浅两色的红砖围墙说,以前,不少吸毒人员频繁翻墙进入她家院内偷盗,被偷怕了,只好将原本高2米的围墙增高1米,并用锋利碎玻璃镶在墙头,尽管如此,还是难避贼手。
“村里人都被偷怕了!”那隆派出所所长零永庆说道。上世纪90年代,警车进村扫毒,结果警用吉普车被吸毒人员掀翻,次日民警再来看时,警车的4个轮胎已被人卸掉。之后,当地部门先后开展了多次大规模进村扫毒行动,每次行动都有包括公检法以及武警在内的2000多人参加,经过重拳出击,这里的吸毒人员四散而去。派出所民警联合其他部门,持续在村里进行多形式禁毒宣传、全村800多户家庭向村委签订《不让毒品进我家承诺书》,村民保证自己不贩毒、不吸毒、不纵容包庇涉毒人员。该镇党委、政府也从2008年开始,就对该村每抓获一名吸毒人员或向派出所提供一条贩毒线索,给予200元奖励。
多重举措并行,塘表村如今已有很大的变化。“全民动员,人人动手,杜绝吸毒人员进我村。”的大横幅常年挂在村口牌坊前,无声地表达着村民向毒品说不的决心。目前,全村无新滋生吸毒人员,群众对禁毒政策、毒品危害的知晓率达98%。从去年10月份至今,该村没有发生过盗窃案件,被管控起来的十几名吸毒人员,目前情况稳定。
戒毒所管教建起“回归社会第一站”
6月17日,记者在灵山县强制隔离戒毒所会见室内,见到已从这里戒毒回到社会的原学员方龙(化名)。二十来岁的方龙在一个小型藤艺家私作坊做工,有了自己回归社会的第一站。方龙说,自己现在生活有了方向,全赖戒毒所管教伸出援手。2011年下半年,他因吸毒被收戒。从进所后,家人一直没去看过他。他变得沉默少言,情绪低落,常常躲在帮工的厨房角落,盯着厨刀出神。管教员黄小龙发现了这一情况,陪着方龙谈心,渐渐帮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收戒期到了,方龙身无分文,黄小龙自掏1000元给他回家与家人团聚,但方龙回到家立即遭到父亲斥责。
父亲认为他肯定是从戒毒所逃跑的,还去偷来了1000元钱。黄小龙带着工作证亲自到方家解释,方父才作罢。
那次和方龙交谈后,黄小龙回去思索了很久,有些吸毒人员并非十恶不赦,社会应该向他们伸出援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脱掉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与其让他们失去重新做人的信心破罐破摔,何不将他们聚拢在一起,先自力更生起来。
黄小龙到处找资源,最后一位朋友(也是一位成功戒毒人员)提供给他一块手续完整的地。今年3月份,黄动用自己的数万元本钱,找人在空地上盖起了砖瓦平房,并拉来生产工具,准备让戒毒期满学员将这里作为重新融入社会的第一站,这个作坊目前的名称更像一个公益机构,名叫“戒毒者之家”。
目前,已有包括方龙在内的7位戒毒期满学员,在作坊里做工,他们的第一批产品很快就将出厂。黄小龙还联系上了一位广东老板收货。黄小龙在找该老板谈合作伊始,就全盘托出“戒毒者之家”的情况,老板得知后,非但没终止合作意向,反而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藤艺家私,双方签订了订单。
这一个新鲜事物在当地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除了赞赏声外,还有不少质疑,非法用地、谋取私利、聚众进行违法活动等等,但黄小龙并未理会。幸运的是,他的这份事业,赢得了女朋友的支持。黄小龙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女朋友一开始也很反对我这么干,说‘粉仔你都敢信?’但是后面看到,我是在做正经事,慢慢开始接受这些学员,现在,她自己也常会到工棚里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我。甚至把她的工资也拿给我补充工棚运作开支。”
而最让黄小龙感到欣慰的是,方龙他们几个人戒毒的决心很大。虽然工棚起步还很艰辛,但他愿意和他们一起面对。
扭送规劝家人和朋友投案戒毒
新圩镇渌二村所在片区是灵山的蔬菜、猪肉供应基地,村口有一条乡村公路,只要天黑了,蔬菜不敢从这里运出村,屠宰户也不敢早起杀猪。因为这一条村路被吸毒人员占据,谁过就抢谁。村里居民家中的摩托车、家禽牲畜都成了吸毒人员的猎物,村民对此恨得咬牙。新圩镇有12万常住人口,却只有7名民警。为此,渌二村村支书覃检邦意识到,杜绝毒品进村,除了政法部门,还可以由村里人自发防卫。他把想法告诉大家,得到普遍响应。这一思路上报后,也得到镇政府、派出所的支持。很快,就有22名村民(12男,10女)加入,这些队员中有村中的杀猪户、养鸡户、种果户。平日里,女队员白天巡逻防范,并负责串门宣传禁毒法律知识,调解乡亲间的纠纷等;男队员则夜晚巡防。这支联防队的经费全部来自本村,村民们集体筹出一笔钱,为联防队员们购置了统一制服、头盔等装备以及监控摄像设备。联防队自2013年4月成立至今,已协助派出所抓获犯罪嫌疑人、吸毒人员23人,动员自愿社区戒毒7人,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
除此之外,该村村民还自发地将自家的吸毒人员,送往戒毒所戒毒。村民覃业(化名)的儿子今年30多岁,他在年纪轻轻时候就辍学,跟着社会闲散人员好逸恶劳,任凭他严厉打骂或苦口婆心,儿子没有改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儿子开始背着覃业偷偷吸毒,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直到去年2月份,覃业了解到了不少公安机关宣传的禁毒知识,开始对儿子的反常行为有了警惕,他发现儿子每天都和不同的人密切接触,神神秘秘,而这些人的状态和禁毒知识上描述的粉仔很像,覃业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向村里的联防队报告,联防队员将覃业的儿子送到派出所。之后,覃业到戒毒所探视,儿子再次面对父亲,说“阿爸我知错了”,之后父子默默相对,都流下眼泪。覃业坦言,揭发自己儿子,虽然在村里乡亲面前丢脸,但必须得这么做。“做家长的实在没法教好儿子,只好交给政府帮忙教育。”覃业说道。现今,覃业的儿子已经出来,现在他跟着村里其他正经人一同去了广东打工,立誓远离罪恶的毒品,不再让父亲失望。
像覃业这样将自己亲人送去戒毒的,在灵山当地并非个例。塘表村的村支书韦良宗,他的儿子也因缺乏管教沾上毒瘾,韦良宗意识到自己必须带头,于2013年4月份,亲自将儿子绑牢扭送到派出所。从2013年至今,部分群众主动规劝在广东务工的20多名涉毒人员(家人、朋友)归家,并陪他们到公安机关投案和戒毒。
吸毒人员“绝迹”,换来的是灵山当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这一成果在数据上显示为——目前,灵山县社会公众安全感在全区的排名由多年徘徊在全区后位的第110位,提升至69位。
(南国早报记者段钦中 通讯员 谭勇超 杨晓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