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原本是移动电话的通俗叫法,可现在,手机何止是电话?它能上网、能交费、能进行远程遥控,正在变成功能全面的信息平台和用户终端。可功能多、用处广,风险也就无处不在。
2014年5月13日,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中心接到周先生的报警,他在手机上接收到一条短信息后没多久,银行卡里的钱就不见了。
周先生收到的是一条优惠信息,打开短信里的链接后提示安装了一个软件,看起来就是一个购物网站,可以挑选、下单。周先生按照提示输入帐号、密码及手机验证码,输入之后显示支付不成功,然后就重新输了一次,还是显示支付不成功。
明明输入的卡号和密码都没错,为什么总显示支付不成功呢?这时的周先生开始对这个软件产生怀疑。他连忙打电话向银行查询,却发现卡里的1800元钱早已不翼而飞。
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2013年夏季开通,近一年时间里涉嫌手机支付案件174宗,被骗资金达到350多万元。警方介绍,不法分子假借知名电商或移动公司名义,以优惠或中奖活动的方式群发虚假手机短信,让用户点击安装手机客户端软件并填写相关资料,实际上是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是如何窃取用户信息的呢?记者委托专业人员做了一个测试。工作人员给测试者发了一条信息,“建行助手,更新有豪礼”,后面的一个链接其实是一个伪装成银行软件的病毒程序。收到短信后,这位测试者并没有提出疑问,而是按照短信的提示,安装了软件。
安装完后,这名测试者还按照程序要求,一步步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银行卡密码。此时的他完全不知道,在旁边小屋里,3位工程师早已在他刚点击进入链接后,就接收到了第一条短信——“我安装程序啦”,提示有人上钩;随后,他的其他个人重要信息也被病毒转发了过来。在所有的信息都到手后,安全人员把它们得到的这些信息展示给这位测试者看,测试者觉得难以置信。
工程师告诉记者,还有更厉害的木马软件,甚至不需要哄骗用户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软件本身就能侵入用户的账户。
2014年4月的一天,苏州的一位张女士手机上突然接到一条短信:“这是你做的事的照片,太恶心了吧。”后面有一个网页链接。张女士点击了一下,以为就是一个邮件,就没在意。但一天之后,张女士几张银行卡里的4万多元钱不翼而飞,而且在此期间,她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提醒。
张女士马上报了警,经过技术检测,苏州市公安局园区分局的网警发现,短信里的这个地址链接,其实是一个名叫“APK”的木马病毒。接到短信的用户一旦点击了它,这个病毒就会迅速安装在用户手机里,搜索手机里的各种信息,并拦截短信。
即使张女士没有开通网上银行的账户,病毒进入她的手机后,就在后台开启了银行卡的第三方快捷支付功能。这种快捷支付仅仅需要用手机验证码来证实身份,再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就能够完成银行卡和支付平台的绑定交易,甚至都不需要银行卡的密码。
警方通过追踪王女士这笔资金的去向,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嫌疑人的位置。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海南三亚市的一间旅馆里被警方抓获,就在被抓时,犯罪嫌疑人的手机屏幕上,还在截获着其他受害者手机里的短信。在一系列证据面前,他们承认了全部作案事实。
应用新技术,更要防范新风险。就像前面说的,手机已经不止是电话了,必须把它当作网络平台、提高风险意识。比如:不要用手机登陆不法网站、不要随意打开不明链接、不要随意输入银行卡号和个人密码。总之,只有辩证看待新事物,努力掌握新知识,才能更好享受信息时代的成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