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3日电(记者邹云 刘良恒)“工作地点离就餐地点有1里多路,每次去吃饭都要开车,尽管很麻烦,但大家没什么怨言。”湖南长沙县委宣传部职工鞠文霞说。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尽管高档酒店生意冷清了,但是很多机关单位却暗中办起“小食堂”,公款吃喝现象逐渐转入地下。不过,长沙县近来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解决机关干部吃饭问题的“小食堂”全部关掉。
由于多种原因,长沙县委政府大院一直没有机关食堂,部分党政机关在县委县政府大院周边小区租用民房、聘请厨师设立了“小食堂”。每到吃饭时间,机关工作人员在小区内进进出出,一些公务接待也放在“小食堂”内,迎来送往的现象让不少人很反感。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一些人反映长沙县部分机关“小食堂”存在浪费问题,“机关工作人员成群结队进出小区影响不好”。对于这些意见,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等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很快“拍板”,决定全面清理关停机关“小食堂”,县委县政府大院机关工作人员都到设有食堂的单位“搭伙”。另外,食堂里的包厢也被要求撤除,一般性公务接待都安排吃自助餐。
“小食堂”取消后,长沙县委宣传部的干部职工被分流到县电视台食堂“搭伙”。鞠文霞告诉记者,现在长沙县的机关食堂内不再设围席,而是改为两荤一素一汤的自助餐,比以前简单了很多。
由于不再需要租房和聘请厨师,合并就餐后机关食堂人均成本进一步摊薄,很多单位的账目管理也规范清晰了。以长沙县住建局为例,食堂每月开支下降三成,从以前10万多元下降到现在6万多元。在这个食堂工作的崔师傅告诉记者:“以前吃围桌,五六个菜一桌八到十人吃,最多一天会剩下三桶泔水和下脚料,而现在几乎没有剩菜,一天出的泔水不到半桶。”
自改“饭风”以来,长沙县公务接待大为“瘦身”。长沙县工务局局长江涌说,以前局里来客了,一般都带到外面饭店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现在公务接待不仅不去饭店,而且连食堂包间都取消了,主客都按规定吃自助餐。
截至目前,长沙县清理关停了37个机关“小食堂”,涉及80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从改进“饭风”着手,长沙县党政机关出现了简朴节约的新风。
作者:邹云 刘良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