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曾担任过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的蒋效愚,昨天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
他指出,奥运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金牌和竞技体育的辉煌。奥运推动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兴旺。举办冬奥会将促进城市民生工程的建设。预计如果冬奥会申办成功,中国从东北到华北等地,有望形成一个规模将近3亿人口的冰雪运动带。
申办
体育不光是比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举办奥运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全民健身热情。”
新京报:我们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
蒋效愚:2022年是我们建党100周年(2021年)全面实现小康后,向建国100周年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前进的历史节点。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对于我们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将是极大鼓舞和激励,符合我们国家战略发展。
其次,我们目前还不是体育强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冬季运动和夏季运动也要平衡发展,冬季项目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和作为。
第三,很多国家和城市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之后,都适时提出举办冬季奥运会。因为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后,基础设施是完备的,再举办冬奥会,一些场馆、服务设施条件能够充分利用,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事。
此外,体育不光能够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比赛,也能够激发全民健身热情,调动全民健身参与的积极性。不仅仅是体育,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公共交通的建设、市民出行的方便等,这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有了奥运会这个抓手,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得到推动落实。
新京报:申奥能够为普通市民带来什么?
蒋效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举办奥运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全民健身热情,极大地推动了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
举一组数据为例,北京申奥成功后,2003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国体育场地占地22.5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3.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这和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相比,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增加了110%,场地面积增加了70%。从2000年到2008年,北京体育人口从原先的20%多,增加到将近40%。
大气污染的治理、交通拥堵的改善、城市文明的提升等等,这些都是举办奥运必须做的,当然,这也是我们百姓所期盼和必然享受的。
展望
形成冰雪运动带
“我们希望通过冬奥会,将东北地区群众冰雪运动的优良传统,辐射到华北、西北,连上内蒙古、新疆。”
新京报:为什么申奥不放在冰雪基础更好的东北?
蒋效愚:东北地区拥有很好的冰雪运动群众基础,但是举办冬奥会不是雪越多、天越冷,就越好。哈尔滨曾经申办过2010年冬奥会,但没有入围。主要是气温太低,而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冬奥会室外比赛应当不低于零下15摄氏度。
如果北京申办成功,东北地区依然会担负着我国冬奥会竞技体育比赛的重任。我们希望通过冬奥会,将东北地区群众冰雪运动的优良传统,辐射到华北、西北,连上内蒙古、新疆,届时有望形成一个将近3亿人口的冰雪运动带,这对我们国家普及全民健身、提升体育锻炼人口、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短板
另两个城市空气更好
“北京市委市政府从立法入手,制定了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条例,加大了治理力度,并且有了一整套的治理实施方案。”
新京报:和其他候选城市相比,北京的优势劣势何在?
蒋效愚:北京相对挪威奥斯陆来讲,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程度、老百姓的观赛水平,还不如人家。挪威虽然只有几百万人口,但冰雪运动非常普及,家家都滑雪,就像中国人家家有人会打乒乓球一样。挪威的冰雪运动竞技水准也非常高。
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自然环境很不错。当地人民对冰雪运动非常热爱,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的第一站就是哈萨克斯坦,运动员高举着火炬从雪道上滑雪下来,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认为,北京的优势在于经济实力强,社会稳定,政府和人民支持力度大,同时还有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经验和人才储备。从办赛的经验看,挪威举办过两次冬奥会,经验丰富,但北京也不生疏,举办过规模更大的夏季奥运会。当然,从冬季运动竞赛组织的专业角度来说,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学习。
新京报:目前北京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怎样避免雾霾天不拖后腿?
蒋效愚:3个候选城市中,奥斯陆和阿拉木图的空气质量比我们好,是非常符合国际奥委会标准的。客观上,空气质量确实是我们的短板。针对现在PM2.5的大气治理新形势,北京市委市政府从立法入手,制定了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条例,加大了治理力度,并且有了一整套的治理实施方案。
大气污染治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以往相比,目前北京同周边省市联手联动治理大气,更全面更可持续,有可能保证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大气环境逐步好转,而不是逆转。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通过七八年时间的努力,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
场馆
冰雪设施是“雪中送炭”
“现在冬天气候越来越暖,冰场越来越少,青少年滑冰的需求已经难以满足。”
新京报:此前有外媒报道过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荒废,是否可以做一个解释?
蒋效愚:北京2008年奥运会赛后场馆利用从全世界角度看,是做得比较好的,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赞赏。当时我们新建12个场馆,改建11个,临建场馆8个。在新建场馆中,标志性的场馆赛后的利用和运行都很不错,鸟巢、水立方举办了很多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五棵松采取民营化运营,篮球馆举办了各种赛事和文艺演唱会等。
但也不是说没有提升的空间了,比如场馆利用模式的创新、经营管理水准的提高,还需要不断向国际一些好的场馆运营去学习。
新京报:此次冬奥会也需要新建场馆,对于赛后利用是否已有所考虑?
蒋效愚:冬奥会场馆主要分为冰上、雪上两部分。这些场馆、场地的利用一方面是专业队训练比赛需要,一方面是满足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需要。过去老北京什刹海就有滑冰的传统。但现在冬天气候越来越暖,冰场越来越少,青少年滑冰的需求已经难以满足。我想,举办冬奥会一定会大大促进群众冰雪设施的建设,对北京老百姓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呀!
雪上项目同样可以创造大量的冬季群众滑雪场地。相信有了冬奥会会进一步带动滑雪热潮兴起,北京延庆、昌平、顺义、平谷的滑雪场所预计也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北京冬奥申委已经组织一批专家正在精心规划、设计新建、改建、临建所有的场馆设施。
成本
“自选动作”无硬性规定
“北京这次申办冬奥会将本着精简、节约的精神,务实节俭地安排各项预算。”
新京报:举办冬奥会需要投入多大成本?
蒋效愚:举办奥运会的经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赛事运营经费,即奥运组委会的预算部分,各国这部分经费差距不大,国际奥委会对预算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这一部分费用我们可以俗称为“规定动作”费用。
第二部分费用是“自选动作”费用,举办城市自己愿意投入的,国际奥委会没有硬性规定,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改造费用等等。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那么多钱,与这个城市彻底的改造和提升,成为现代化意义的旅游度假海滨城市分不开。
北京这次申办冬奥会将本着精简、节约的精神,务实节俭地安排各项预算。目前,北京市区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宾馆饭店都已够用了。张家口、延庆可能需要少量建设相关的服务设施。而随着冬奥会的影响力,冬季滑雪人数的增加,饭店宾馆服务设施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利用。
新京报记者 温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