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淳区淳溪镇花奔村,有一位今年已93岁的老人孙建勋。提起他的经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老人年轻时叫孙秀清,是一位抗战老兵,曾经参加过多次著名战役。而像他这样拥有传奇经历的老兵,如今在南京已经寥寥无几了。
“队伍还在杀鬼子”
记者在一位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孙建勋的家,老人正坐在院子中的树荫下乘凉。
“你们可能问不出太多情况,父亲年龄大了,近两年思绪有些混乱,他的一些证件、资料也早在多年前就毁了。”老人的儿子孙钟顺告诉记者,一脸无奈。记者了解到,多年来,老人并不愿多提及过往。孙钟顺自己也不了解父亲的经历,甚至连其部队具体番号也说不清楚。
93岁的孙建勋,目光有些游离,但精神却很好。“您是哪个部队的?”记者试探着询问。“我的部队在长沙!”老人的眼神突然间坚定了,声音洪亮。老人的回答惹来了邻居善意哄笑。比他小10多岁的村民孙秀庠笑着给他纠正,“那是以前的事,那部队早就不在了!”邻居的话,让孙建勋颇恼火,他用拐杖大力敲击地面,“怎么不在了?就在长沙,在杀鬼子!”孙建勋像个孩子一样执著地不停念叨。
老人的儿子连忙出来圆场,用眼神示意邻居别和父亲较真。此时的老人依旧喃喃自语:“怎么不在?怎么不在?队伍就在长沙,我在等通知。通知来了,我就要出发!”
“我的教育长是关麟中”
村子里和孙建勋老人年龄相仿的并不多,80岁的孙秀庠和老人关系还不错。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村子里曾有4个人和老人一起去参军,但是没多久,其中三个都偷跑回了家。“他胆子大,不怕死,一直留在部队里,后来考上了黄埔军校。”
对于曾经在黄埔军校的经历,老人是否还有记忆呢?“你在黄埔军校时,谁是你的长官?”和记者随行的抗战史爱好者王浩试图勾起老人的回忆。老人拿起记者的采访本,认真地写下了“桂乃新、第一督练区、总队长”。
陷入回忆的老人,又反复地说起“长沙”。猛然间,老人又报出了一个名字“关麟中”,“关麟中是我的教育长!”拿起记者的采访本,孙建勋又写下了繁体字的“关麟中、教育长”。“他说的应该是关麟征。”王皓随后用手机“百度”出抗日名将关麟征的照片,遮住了照片下的名字,“这是谁,你认识吗?”
“这是关麟中,你怎么也知道?”老人认出了照片上的人,抬头问王浩。
在老人的卧室,记者看到了十多本《黄埔》杂志,这是老人最爱看的杂志。一个拆开的信封显示,这是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寄给老人的。老人儿子告诉记者,老人虽然已经90多岁了,但是眼睛依旧很好,每天都会反复地看这些杂志。
参加过长沙会战
孙建勋老人是目前南京不多的抗战老兵,但他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已经支离破碎。由于年事已高,他患上老年痴呆多年。在老人子女的帮助下,记者和抗战史爱好者王浩大致厘清了老兵的经历。
老人原名孙秀清,1921年生,抗战爆发时他在南京读书。南京沦陷后,他回到高淳,不久参军,参加的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37军,但具体是哪个师哪个团,老人已不清楚了。抗战史爱好者将37军所属几个师的师长名字依次报给老人听,老人对60师师长陈沛有模糊印象,初步判定老人是37军60师的战士。
37军参加过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是一支在抗日正面战场上立下战功的部队。孙建勋参加过其中的几次战斗,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他经常念叨”长沙!长沙”,常说自己的部队在长沙杀鬼子,这使人可以确认他至少参加过长沙会战。
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均是日军对湖南、湖北等地发动的大规模会战,时间为1939年、1941年。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在司令长官薛岳将军的指挥下,在付出血肉牺牲后,给予日军大量杀伤,两次会战均以中国军队取胜而宣告结束。
靠儿子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1945年左右,孙秀清考上黄埔军校,并从此改名孙建勋。此前提到的“桂乃新”,记者查到了应该是“桂乃馨”,黄埔四期生,江苏江宁人,曾任黄埔军校二十一期第三总队少将总队长。
而老人无法忘却的“关麟中”,应该是抗日名将关麟征。关麟征将军抗战期间曾任52军军长、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曾任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教育长,孙建勋在军校期间,对这位长官印象深刻,终生难以忘却。
据记者了解,孙建勋老人目前是江苏省黄埔同学会的会员,多次参加黄埔同学会活动。但老人的生活却非常清贫,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几乎没有多少补助,一家三代人主要靠老人的儿子孙钟顺做小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在这个村子里,老人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