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7月23日电(记者何宗渝)国资委22日公布2013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46家获评A级的央企名单出现在国资委网站显著位置,但B级、C级和D级企业名单却难觅踪影。
梳理2010年度以来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可以发现,国资委每年都公布获评A级的企业名单,2010年度和2011年度公布了获评B级、C级和D级的企业家数,并对考核办法、相关数据进行介绍和分析,但2012年度、2013年度获评B级、C级和D级的企业家数并没有公布,也没有相关分析。
央企的经营业绩及考核结果理应向社会公布。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仅看不到每家央企详细的经营业绩数据,连考核结果也扑朔迷离。是有的非“优等生”考核数据太难看不愿公开,还是“家长”在“护短”,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资委也多次强调要打造“阳光央企”,但不容否认,央企不够“阳光”的地方仍有不少。比如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中,就发现三峡集团存在“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有的领导人员违规占有多套住房”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信息不透明有一定关系。
其实企业经营,盈亏在所难免,比如在全球钢铁、航运、化工等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央企业绩下滑实属正常,国资委和央企若能出面解释,公众也不难理解。关键是要有“阳光心态”,能够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把考核成绩单晒出来,不遮丑,不护短,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这也有利于央企趋利避害、更上一层楼。
如果公众连央企经营数据、考核结果这样最基本的信息都难以获知,就更别提央企负责人薪酬、“三公”经费等“敏感信息”的公开了。看来实不至,名难归。打造“阳光央企”,还需要更多切实行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