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威马逊”过后,海南赈灾食品出现发霉面包事件。海南省民政厅启动问责制,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并立即封存尚未发出的食品。今后能否杜绝类似事件?24日,记者跟随一袋大米,从海口到琼海,记录赈灾米发放的全过程。
大米送往灾区前,先行质量检测,检验报告与大米同时出发
【9:00 椰海大道粮油市场】
市场上,运输车来来往往。检验员刘淇光、李华赶了50分钟,从海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来到这里,直奔海南省粮油贸易公司的铺面。
仓库里,不同品种包装的大米,堆成了小山。
海南省粮油贸易公司副总经理邢谷存热情地迎上来,介绍各种大米的品牌、产地、价格、特点。邢谷存说,生产商都有质量检验报告,但为保证大米质量,送到灾区前,要再次检测。
刘淇光见一个米袋上标注的等级,与商家所报等级不同,拒绝检验。他仔细挑中4种大米。李华负责给这挑中的4种大米取样,李华每种米随机抽取5包,打开混合后,取样米2公斤,共取样米8公斤。
海南省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陈厚鹏介绍,台风过后,海南省民政厅向公司采购大米,到24日,计划运送灾区大米1000多吨。昨天,一个品牌大米因为有陈宿味,被卡了下来。“今天,送昌江黎族自治县200吨,琼海110吨。”
10:30,刘淇光、李华离开市场,往单位赶。
【11:20 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
取出样品,李华和同事林燕、黄演开始紧张地检验。
在物理检测室,林燕先给大米编号。而后,取出一些大米,在天平上称重:51.87克。她把米倒进托盘,拿起镊子,一个个挑拣破损米粒。20分钟后,她把破损米粒放上天平:1.86克。由此得出结论:不完善粒占3.59%,超过3%的国家标准,不合格。
另一间屋子里,李华在检验大米的色泽、口味、气味。她蒸熟大米,尝了尝,认为大米口感不好,且有陈宿味,判定为不合格。“第三种大米中,黄粒米超标,也不合格。按国家标准,黄粒米不应超过1%。这种米达到1.3%。”李华说。
中午,三个人吃完盒饭,继续检查大米所含水分、糠粉、矿物质、带壳稗米、稻谷粒、其他杂质含量。
“每个项目都要选2个样本,进行平行试验。两个结果差距较大,要重新做试验。”林燕说,以“不完善粒”为例,4个品种,选取8个样本,每个样本检验时间20分钟,需要160分钟。
检验站站长陈初良说:“经过3小时检验,4种大米中,3种不合格。”
14:30,检验报告打印完毕,传给供货商。16:30,供货商装好检验合格的大米,奔赴琼海灾区。
到达灾区后,仔细核对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等
【18:10 琼海市长坡镇政府】
长坡镇政府院内,停着十几辆拖拉机。村委会干部在焦急等待赈灾米。
10分钟后,一辆货车驶入大院。车头挂着红幅:赈灾粮。琼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坡所负责人严文泽走上前,搬下一包大米,打开袋口。袋子里,装着产品合格证。上写:生产日期2014年5月19日,保质期三个月。
押运粮车的粮贸公司员工,递上省检测站的报告。严文泽一一核对品名。之后,他又检查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桂林市相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突然,严文泽发现,产品合格证写的生产日期,与检验报告不符。检验报告上的生产日期是2014年5月27日,推后8天。对方一听,急忙解释:“进货一次要买上百吨米,不可能是同一天生产。省检验站随机抽样时,看到的产品合格证,生产日期刚好是5月27日。
严文泽将情况反映给长坡镇副镇长钟兴珠。钟兴珠马上向民政局、检验站核实后,这才认同供货商的说法。
“卸车!”钟兴珠一声喊,村干部们顿时忙活起来。不一会儿,30吨大米被分到8个村委会。
【19:00 长坡镇旧屯村符全安家】
村干部把两袋大米扛进符全安家。低矮的瓦房前,符全安和父母、弟弟激动得差点掉眼泪。
符家的房子本就是危房。台风来后,房瓦被吹掉。屋里漏雨,浇坏了被子、衣服、家具。大米被泡,没得吃,只能吃政府送来的面包、八宝粥。“今晚可以好好吃一顿!”符全安打开火,半个多小时后,蒸出一锅香喷喷的大米。
符全安一边吃,一边说:“家里几十棵橡胶,每年割胶能卖2000多元。树全被吹倒,断了经济来源。”
钟兴珠说,长坡镇距海边不足10里,台风给全镇造成经济损失3.5亿元,其中海水养殖损失1.8亿元,橡胶、胡椒等农作物损失1.639亿元。
“海南省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有96000吨,流通的成品油11000吨,足可保证灾后粮油价格稳定。”海南省粮食局局长杨树岷说,最大的责任是让灾区群众及时、保质、保量吃上粮。目前,全省粮油国企可调配大米13000吨,能满足灾区群众3个月口粮。此外,粮食企业每天从内地调运5000—6000吨粮食,包括2800—3000吨大米。
杨树岷说,从国企采购的大米,质量有“双保险”。一是粮食系统的检测站检测,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他建议,爱心企业、团体、个人向灾区捐赠大米,务必通过专业检测部门,确保送往灾区的每一粒米都是放心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