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罗争光 周楠)2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永州中院公开审理“唐慧女儿案”被告人秦星强迫、组织卖淫二审重审案。这是此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将此案发回重审后首度开庭。
从2006年湖南永州“女孩被逼卖淫”事件案发以来近八年的时间里,这起案件不仅审理过程一波三折,还在法庭外引发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甚至还引起舆论争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五个关键词切入,帮助大家从错综复杂的案情和波折中看懂这个仍在上演的“悬疑剧”。
【重审】已经终审的“唐慧女儿案”再度开庭
这起两年前就已经由湖南省高院终审的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后原定于2014年7月17日开庭,因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提出延期开庭申请而延期至25日。
25日的庭审上,法庭就本案被告人之一的秦星是否制止同监人员周某某自杀的事实、证据及是否构成立功进行了法庭调查、辩论。控辩双方(包括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检察员、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充分发表了意见。湖南高院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实时播报。
经过长达近8个小时的庭审后,审判长宣布将择期宣判。
【波折】“唐慧女儿案”一审再审
2006年10月,唐慧时年10岁的女儿乐乐(化名)认识了被告人周军辉,由此被引入卖淫场所被迫卖淫。当年12月30日被解救后,其家人报案。2007年1月5日本案立案。
从2008年4月本案开审起,因为原、被告不断提出上诉,此案多次经历一审、二审后被发回重审,直至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院作出终审裁定:判处两名被告周军辉、秦星死刑。案件进入死刑复核阶段。
然而,2014年6月12日,湖南省高院受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向“唐慧女儿案”两被告人周军辉、秦星送达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准周军辉、秦星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
【缘起】唐慧被劳教是因为“唐慧女儿案”
事实上,在2012年6月湖南省高院对“唐慧女儿案”作出终审判决后,公众的视线和媒体的关注很快就转到了另一个焦点上—唐慧被劳教,甚至很多人后来只知道“上访妈妈”被劳教,却已经模糊了她被劳教的最初原因。
早在2006年解救了女儿后,唐慧就开始为了女儿的案件而不停上访。一个关键的转折是,2012年6月此案终审后,唐慧仍然不服对几名被告的判决,继续上访。结果,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零陵分局在当年8月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对唐慧处以“劳动教养1年6个月”。
由此开始,"上访妈妈"被劳教”成了新的舆论焦点。虽然湖南省劳教委决定撤销了对唐慧的劳教决定,但唐慧却提起上诉要求永州市劳教委支付赔偿、赔礼道歉。
一场同时伴随着声援“上访妈妈”和改革劳教制度的舆论热潮持续了近一年。直至2013年7月15日,湖南省高院判决永州市劳教委向唐慧支付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这被各界解读为唐慧的胜利,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进步。
【争议】舆论影响了“唐慧女儿案”判决?
情节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唐慧的胜诉而终结。
其实在人们集中关注唐慧劳教案的同时,仍有一些人在关注“唐慧女儿案”本身,尤其是关注案件判决是否量刑过重,甚至是否存在“舆论干预司法”?
尤其是,当最高人民法院不予核准“唐慧女儿案”两被告人死刑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有更多的声音认为这印证了此前“舆论干预司法”的质疑。
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负责人在解释不核准“唐慧女儿案”两被告人死刑的原因是:鉴于周军辉、秦星强迫卖淫的暴力、胁迫程度,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尚未达到情节特别严重,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对二被告人以强迫卖淫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量刑不当。此外,本案复核期间又出现新的证据,可能影响对秦星是否构成立功的认定,依法应予查明。
【期待】舆论自可评说,法律只讲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没有消解人们对于是否存在“舆论干扰司法”的疑虑,却向社会和公众传达了一个核心理念:司法判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评论员汤嘉琛指出,最高法“慎杀”两名被告的最大用意,在于弥合唐慧的个体诉求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分歧—法院认同唐慧要求严惩相关责任人的诉求,但不赞同她要求的方式;最高法认同湖南省高院审理“唐慧女儿案”时的定罪和程序,但认为此前的量刑有违司法公正原则。这种审慎的“定调”,不能存在对所谓“舆论干预司法”的纠偏,而是基于法律事实和罪刑法定原则。
《瞭望》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可能影响司法判决和执法自由裁量权,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这不代表舆论就一定会影响到司法公正,更不说明如果完全屏蔽舆论、司法公正就一定能实现。真正需要的是司法正确对待舆论和公权力,真正实现让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以事实和法律为判案依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