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J.Sargent)日前在广州出席中外政商论坛支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他对大城市和中国城镇化表示认可,称城市为人们提供交流平台,高密集区的地区会给人们带来跟多互动和经济行为。在萨金特看来,决定一个城市繁荣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的密度以及人的收入的增加的相关性。
而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上,民营企业家、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以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均认为,城镇化建设中还有巨大的融资需求,有关空间还需进一步放大。
大城市有效降低交通、沟通成本
在萨金特看来,城市打造理念和机遇,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各自获得帮助、表达自我,从而营造了一种人力资本并体现在教育、技术以及人的创造力方面,使城市更有创造力。在大城市,高密度区通过人的互动更容易达到共赢。
而信息创纪录式传输的互联网时代,更有利于加速大城市的形成。交通和通讯的成本通过运河、铁路、航空、路面运输以及因特网等得到了长足促进,在空间上进行信息和位置的转移,使得聚集到一个城市生活的几率更大。
从国际大都市经验来看,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城市的发展受损,反而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比如洛杉矶、纽约和芝加哥等发达城市,历史上的发展节点都跟交通大疏通相关。
另外萨金特举例称,金融业理念的诞生和推进也跟城市产生的交流有关,进而催生了一批金融城市。比如麻省理工的一些教授聚集在一起进行互动,一些科学家和金融学家移民到纽约伦敦这样的金融城市,在这里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交流思想和风险控制,通过这样的互动和交流而产生一些经营理念。萨金特预判,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同样会发生这样的事。
“在城市打造的经验上,大城市能减低成本,城市不是制造了穷人,而是吸引了穷人,让穷人过得更好。”萨金特如是总结。
城镇化要强调“镇”
在该论坛上,民营企业家、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对城镇化发表观点称,“城市承载着历史,城市孕育着未来。”谈及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介和援引美国经济学家的言论称,“未来世界经济两大引擎,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他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重在“镇”,而重在“镇”的关键在县域,即这些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三四线中小城市。
萨金特也给中国城镇化支招称,“我觉得一个城市繁荣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人口的密度以及人的收入增加的相关性。大家看看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会发现,明显要比农村高,而且他们收入高也就是代表着这个城市欣欣向荣,有活力,生产水平高,而且也是才能多的人聚集的地方。”
对此,严介和以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都认为,中国的地方债不是太高而是太低。城镇化建设中天文数字的融资需求,将有望将公共部门相对低的债务率提升到一个空间。
“若想较好地把控地方债,关键一点就是把它阳光化、透明化。”贾康认为,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政府与民间资本良性互动。建议推进中央提出的P P 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而B T (建设-移交)、B O T (建设-经营-转让)等均属于这个范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