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河南商报》持续关注了青少年网瘾,从个案到群体,剖析了网瘾对青少年的伤害。
实际上,困扰着青少年的“心患”远非网瘾一种,还有很多。
他们或患有强迫症,或患有抑郁症,有的甚至有轻度精神分裂……
为记录他们的求医过程,找到他们患病的原因并寻找“药方”,河南商报记者随机选择了几位患者“陪诊”,写下“陪诊日记”。
希望这些故事能给家长们提个醒:绝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陪诊第1天
没有微信、QQ
女孩自卑得要跳河
第一次遇见的是俩姑娘,都是一米七多的个头,走在前头的是姐姐,满脸愁容,一手拿病历,一手拉着目光有些呆滞的妹妹。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问妹妹:多大了?是上学还是上班?
妹妹只是低着头,双手不停搓着裙边,不说话。姐姐赶紧接话:她啥也没干,在家歇着呢。话还没说完,姐姐眼圈红了。
姐姐谈起情况:从今年五六月份起,妹妹老偷偷哭,有时候守着妈妈哭,给家人留了一封信,说要自杀,让爸妈好好活。
话说到这儿,姐姐哭起来,妹妹也抹起眼泪。姐姐说,老家有河,妹妹好几次往河里跑,要自杀。
原来,妹妹小学毕业后便一直在家跟着爸妈。妹妹乖巧听话,还很孝顺。前不久有人给妹妹介绍了个男朋友,人家一问她有没有微信、QQ一类的,妹妹就觉得别人看不起她,感觉配不上人家,很自卑。从那之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孔德荣问妹妹:是因为对象的事,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儿吗?
妹妹依旧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地面。
诊断
孔德荣开具了诊疗方案。妹妹患有抑郁症,已有自杀倾向,需要住院治疗或家人24小时陪伴治疗。她还叮嘱姐姐多跟妹妹沟通,妹妹的情况跟与家人沟通少有很大关系。同时,要帮她重拾自信。妹妹动手能力强,会制作鞋垫,孔德荣鼓励妹妹拿出来展示。
孔德荣说,这种情况很常见,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挺不过去就要自杀。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不同,有的人因为工作,有的人因为感情,有的人因为家庭。
陪诊第2天
妈妈太强势
儿子得了精神分裂症
门一开,中年男子快步进屋放下病历,让医生赶紧看看身后的孩子。
孩子张力(化名)中等个头,慢慢地走着,眼睛到处瞟。
病情是这样的:只要几个人在一起说话,他就会觉得别人是在说自己。
前几天几个朋友说要趁晚上干个啥事,吓得他一晚上没敢睡,总觉得他们要来害自己。
孔德荣问:他们害你了吗?是自己多虑了吗?张力挠挠头说,没有来害自己,但不觉得是多虑,因为他们可能会害自己,得防着。
中年男子自称是张力的姑父,他说,张力是独子,从小衣食无忧,自打他爸爸两年前去世,他便开始接手家里生意。
孔德荣问张力:跟妈妈关系咋样?妈妈为啥没陪你来?
张力说,妈妈对他挺好的,在家照看生意呢,没来。
趁张力出去接电话,中年男子说,张力的妈妈比较强势,张力什么都得比别人好她才高兴。张力从小到大都被妈妈管得很严,同龄的孩子能出去吃吃饭、唱唱歌,张力从来都不能。
张力姑父强调,最近一两年,家里生意好时,张力妈妈就眉开眼笑,生意不好时就骂张力,这次带张力看病都没敢让他妈知道。
诊断
孔德荣说,张力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因为张力的姑父描述得不够详细,建议张力跟母亲一起再来一次医院。
她说,家里有个强势母亲,对孩子影响很大,强势母亲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付出很多,对亲密的人要求也会很高。然而,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一味挑剔指责,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陪诊第3天
成绩下降了
爸妈才关注她的心理
女孩留着短发,皮肤白皙,俩黑眼圈挂在脸上。
她身后跟着一男一女,女人进来,大嗓门介绍,女孩是他们的独生女,叫刘珊(化名)。
孔德荣问女孩:16岁,上高中了吧,来跟阿姨说说,你咋了?
刘珊说:开学就上高二了。睡不好,心里可烦,老感觉有人在议论我,路上遇到一个人吐唾沫,我觉得都是在针对我。
刘珊妈妈插话,女儿高一入学时是班级前几名,期末考试成绩大幅下降,“天天操心些不该操心的,谁说都不管用。”听见妈妈说话,刘珊愣愣的,也不答话了,孔德荣赶紧制止。
刘珊有些委屈,带着哭腔说,自己没办法控制自己,比如同学的东西掉地上了,她怕同学怀疑是她弄掉的,就一节课都盯着那个东西。
孔德荣试着问是啥原因,刘珊说,自己跟所有同学关系都不好。原来,刘珊刚上高一时,跟同学关系很融洽,可有一次,一个女同学冤枉她,解释也不管用,她就被部分同学疏远了。之后,又一个女同学冤枉她,无论怎么解释同学们都不听,从那之后,就再也没同学理她了,自己每天都很难受。
孔德荣问刘珊爸妈:女儿难受,你们当爸妈的知道吗?刘珊妈妈说,只照顾孩子吃好喝好,平时没注意孩子想啥。女孩爸爸则明确表示不知道,因为工作忙,根本顾不上。
诊断
经过精神、身体相关的检查,孔德荣说,刘珊已出现幻听症状,需要住院治疗并进行心理疏导。
她说,家长只关注孩子身体,对心理关注少,如果没有影响到孩子学习成绩,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与孩子多沟通很有必要,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因为年龄小,所以需要大人帮忙解决困惑。”
陪诊第4天
砸家具、打人
“小皇帝”无人能管
快到11点半,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张岩滨诊室的门被撞开,一中年男子抱着一男孩大步走进来,男孩不住地哭闹,朝男子拳打脚踢并大喊着:我不看,我要回家。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位中年女子进来安慰男孩。听他们说话,这是一家五口。
男孩妈妈说,孩子9岁,该上小学4年级了,之前一直乖巧听话,成绩优异。最近,男孩开始胡言乱语,老怀疑有人跟踪自己,要什么东西就必须得买,不买就砸家具、打人,家里乱得不成样子。得到满足后,就恢复正常了。
张岩滨问:这是从啥时候开始的?
男孩妈妈说,放假前就不愿意去学校,天天哭闹。去学校问了才知道,儿子原来是班长,但因为犯了一次错误,班里多数同学要求换班长,儿子可能受不了了。家人没招儿,只有哄着他让他上学。
孩子老吵着要换学校,可每当家人告诉他转校不好办时他就闹、蹦、跳,谁管他他就打谁。家人答应他尽快办理转校,男孩立马就好了。
爸爸双手搂住孩子将头扭向一边,爷爷一声接一声地叹气。奶奶不住地抹泪,怪家人对男孩太严厉。
男孩妈妈哭着说:他是家里独子,家里照顾得很好,从来都是要啥给啥,他变成这样了该咋办呢?
诊断
张岩滨说,男孩得的是儿童情绪障碍,在儿童中算是比较常见的,跟孩子性格、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而且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
她说,孩子哭闹后如果得到满足,下次得不到满足便会更厉害地哭闹。家长如果答应他,之后次次都会如此。
(为保护病人隐私,部分细节已做处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