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南京市人社局下属单位,却因不是南京户籍而被拒之门外。去年,扬子晚报曾数次报道的全国首例户籍就业歧视案,最近终于有了结果,经过当事人江亚萍15个月的艰苦努力与不懈争取,该案终于在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被告南京市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于七日内一次性支付江亚萍11000元。
应聘接线员遭户籍歧视
江亚萍是一名来自安徽宣城的女孩。去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当年4月8日,她在网站上看到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下属的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中心在对外招录10名“12333”电话咨询员,打算报名。结果在报名过程中,江亚萍发现,因为自己不是南京户籍,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江亚萍认为遭遇户籍歧视,向江苏省人社厅投诉,未得到满意答复,后又向媒体投诉。
诉诸媒体后,南京市人社局解释,此次招聘无编制待遇低,外地人应聘可能连房租都不够付,担心造成人员不稳定。另一个原因是担心外地人听不懂南京方言,如果是本地人,就不会有这方面的顾虑。但江亚萍认为,能不能承受生活成本、听不听懂方言,这些是求职者本人考虑和决定的事情,不能以户籍设限。
状告人社局遭遇诸多障碍
在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未果后,去年5月,江亚萍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将南京市人社局告上了法庭。出乎江亚萍意料的是,该案竟然一波三折,前后拖了15个月。先是向玄武区法院立案遭拒,理由是该纠纷系劳动争议,按法律规定仲裁前置,未经仲裁不可起诉,因而裁定不予受理。江亚萍不服,认为这根本不是劳动争议,而是人格权纠纷,提出上诉。结果南京中院维持了玄武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
无奈之下,江亚萍只得先向南京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裁决由被申请人对申请人书面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24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不想劳动仲裁也被驳回,理由是江亚萍无法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拿着仲裁委的文件,江亚萍又到建邺法院起诉,终于得以受理。但经审理,建邺法院裁定,南京人社局不是适格被告,驳回了江亚萍的起诉。
拉锯15个月最终获得赔偿
经反复查询,最终确认“12333”电话咨询员的招聘单位是南京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去年11月,江亚萍再次将南京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作为被告,向南京鼓楼法院起诉。结果,鼓楼法院又给出一纸裁定,称江亚萍与南京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无直接利害关系,不予受理。江亚萍再次提起上诉,最终于今年1月收到南京中院的终审裁定书,裁定鼓楼法院受理此案。7月30日,鼓楼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在法院调解下,江亚萍与南京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达成本文开头所述调解协议。
对于此案的结果,江亚萍认为,平等就业的权利是每个人本来就应当享有的,当然包括自己在内,自己只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已。整个过程虽然非常辛苦,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但她认为这个经历很值得,毕竟自己坚持下来了。“我不是为了钱去打这个官司,而是为了让有关单位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对方在法庭上进行了口头道歉,但拒绝书面道歉,对此我比较遗憾。”扬子晚报记者 罗双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