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实名举报暗藏玄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中纪委掀反腐高峰 地方响应顺势而为
地利:中央巡视组蹲点处
人和:官场人事变动亦会成为契机
跟网友借东风:雷政富、杨达才都是网络情绪 “战利品”
技巧:在内容上,包含桃色信息的举报往往更引人注意;在渠道上,认清微博是重要举报阵地
在方式上,叫嚣谩骂没格调 有图才能有真相;在考量上,实名举报会不会被处理关键在"料"足不足
策略:举报要锲而不舍,必要时可以分开几次举报
遍地开花的实名举报是喜还是忧?
应该说,官员在实名举报的时候,就已经站在双方能量对比的PK台上,面临着一场危险的权力较量。如果举报者能量不及对方,那么就可能会面临各种"潜规则"危险。那为何还有官员选择实名举报上级领导?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举报者们大都掌握了实质证据和重要证人、证物,谨慎的从事着举报工作,并且怀着强烈的爱憎分明,对结果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举报者敢于实名举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政府的信任,这极其可贵,政府部门也必须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越来越多的实名举报,至少说明:民众的正义感更强了,监督意识更强了,对贪腐者敢于大胆说"不"了。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富有正义感的民众,就像一座大厦缺少有力的支撑,没有支撑,大厦终归倒塌;一个国家,如果大家都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用锐利的眼睛去监督,那么,"为非作歹"者将更加"肆无忌惮""得意忘形",最终国家利益将受极大损害;一个人,如果面对贪腐,因对方是官就"心存畏惧"而"袖手旁观",那自身利益也会收到"伤害"。然而,中央三令五申,遏制贪腐,仍有人心怀侥幸、顶风作案,这足见反腐工作重、压力大,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好的举报人保护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果有人举报,有关部门如公、检、法、纪等应该启动一个评估程序,分两部分,一是大体核实事实的真实性;二是要评估举报人的安全等级,根据不同等级启动不同保护措施。
关于怎么保护,首先,可以建立一套保密系统。香港廉政公署的举报人制度就是非常保密的,每次举报都有一个编码回馈给举报人,举报材料及举报人信息也以编码的方式自动进入系统,实现公检法在某一个层级的互通,提高办案效率。
第二,要有一个干预制度。如果举报人受到非正常干扰,应该启动保护程序。比如当天我举报后,能源局说报警,即使真有警察出动,这在以往看来也不罕见,这时有关部门应该出面制止。
第三是事后追责。安徽的一个举报人举报属实,调查部门要重奖他,但他不敢去领奖。《中国青年报》做了一项针对8000多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八成人不看好实名举报,对举报后果也很担忧。能源局之前辟谣,现在看来就很不妥,如果有事后追责制度就比较好。
最后,诚如罗昌平所说:"我并不提倡媒体人当举报人,这是很无奈的举动"。个人行为和职务行为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不是职业新闻人应该采取的方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