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昨日,河南商报用两个版面报道了有关抑郁症的问题,热线电话从早响到晚。“你们的报道反映了我的心声,能给你聊聊吗?”“能帮忙联系个专家吗?我心里憋得慌。”……他们中间,有17岁的高中生,也有40多岁的男人。
我们报道的初衷,就是要走近抑郁症患者,寻找一些方法,为他们减轻些痛苦。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面对抑郁症,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在抑郁症患者中—
女性患者数为男性患者的2~3倍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中发说,“抑郁症确实存在性别差异,通常情况下,女性抑郁症患者数量为男性患者的2~3倍。这与女性的生理有关,女性在青春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体内激素剧烈变化时易导致抑郁,我们称它为生物学因素。”此外,张中发说,女性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精神刺激,而女性的承受能力比男性差,具有依赖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工作中,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面临的应激因素较多,“女性的生活比较繁杂,她得带孩子、照顾老人,而自己的意见经常得不到尊重。”他说,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女性容易得抑郁症。
城市人多于农村人
张中发曾分析过这样一种现象:城市人群抑郁症患者多于农村居民抑郁症患者。他说,因为农村信息比较封闭,人们所面对的应激因素相对较少,人与人之间的攀比相对较少。比如,一名农村妇女在家带孩子,有吃有喝,有房住,就很满足了。
而在城市里,每个人都在忙碌,阶层的层次感被放大,比如厅长与处长,在当事人眼里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到攀比,换住大房子、换开豪车都成为攀比的对象,“应激因素太多,影响也大”。
高端人才多于普通百姓
崔永元的一句话至今仍在流传:得抑郁症的人基本都是天才。
张中发说,在抑郁症患者中,高端人才多于大众人群。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到一定程度,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成就,如是否被尊重,自我价值是否得到实现等。“高层次的人是很难得到满足的,他们需要恰当的社会地位,而当事人不仅要付出心血,还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经济基础。”张中发说。他说,一些人已经很厉害,但因为一时的目标难以实现就受不了。
多大年纪易得抑郁症
绝大部分起病于35岁之前
张中发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绝大部分起病于35岁之前。这个阶段是在人的心理成熟期之前,成熟度不够,但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择业、婚假、养子等。
他说,而在这个时期,人遇到的竞争比较激烈,“一遇到问题,很容易想不开。”
老年人发病率也比较高
还有一个年龄阶段,发病率高,那就是老年阶段。
张中发介绍了一个名词—“离退休综合征”。他说,老人们从职业角色过渡为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从交往范围广、活动频率高的动态型角色转变为交往圈子狭窄、活动趋于减少的相对静态型角色。对于部分曾是领导干部的老年人来说,还从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离退休综合征就会由此产生。
张中发介绍,负面的生活环境,如不受尊重、得不到支持等是抑郁症的促发外因。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症、帕金森氏病、独身、离婚、酗酒等高危因素越多者,患抑郁症的概率就越高。
哪类职业人群最易“中招”
心理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这种病多集中于高学历脑力劳动者,如政府部门的某些领导、媒体从业者、医生、老师等。
中国心理协会近日公布了中国职场抑郁症调查数据,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至4.8%,也就是说在50个人的团队中就有一到两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是造成工作效率低的最重要诱因,但接受调查者却认为抑郁症对工作的影响应该排在脑血管、心脏病之后,这说明职场人士对于抑郁症的警惕性明显不够。
互动
无论你是曾经的抑郁症患者,还是正跟“心困”作斗争的勇士,或者你有快乐之道值得分享,都可以拨打15038291223跟我们说说。
患抑郁症的名人
林黛玉
看过小说《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自幼羸弱多病, 苍白消瘦,多愁善感,心境忧郁,损害了她的身心健康。确实,多愁善感是林黛玉性格的主要特点。
林黛玉早年双亲去世,在她心底留下了伤痛。她好忧愁,善伤感,对事物阴暗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悲观的一面十分敏感。
看到花开就联想到花落的凋零景象;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就联想到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因而常常独自一人对空叹息,临窗流泪。若遇到不遂心的事,就更容易郁郁不乐,甚至终日以泪洗面。
张中发说,林黛玉患有抑郁症已被业界公认。
三毛
1991年1月4日,台湾作家三毛在台湾荣总医院自杀身亡,时年48岁。三毛离世20周年时,三毛生前挚友、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眭澔平在北京首发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在书中首度公开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并在首发式现场公开三毛最后一个电话。
关于三毛的死因,眭澔平否定了外界的某些传言。眭澔平说,他学过心理学后,才知道三毛应该患有抑郁症,这才是三毛的真正死因。
之后,三毛因抑郁症死亡被众多心理学家认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