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这两天,有多家媒体在关注一条消息,说央企的“大佬们”也就是高管们要降薪了。消息写的有板有眼,牵头的部门是人社部,财政部也参与了,而且据称,薪酬调整的方案初稿已经起草完毕并开始征询意见。
这份草案建议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削减到现有的30%左右,削减后的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
60万的年薪您觉得还高吗?除了降薪,央企负责人的薪资结构还有哪些改革空间?这些大佬们现在一年挣多少钱?
央企大佬一年能挣多少钱,这事儿看似挺神秘。很多人说了,我连我邻桌的同事一年挣多少钱我都不清楚,何况是那些天边儿的高管。但事实上,对于一些上市的央企而言,查到他们“一把手”账面上的年薪也不难。拿2013年上市央企的年报来说,64.48%的公司公布了董事长的年薪。从上市公司拿年薪的83位董事长中,工资最高的是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年薪598.09万元,“一把手”们的平均年薪则达到了84.63万元。其中大家非常关注的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的年薪全都超过了百万。您觉得“一把手”拿得这工资高吗?记者也随机进行了街采。在外企工作的王小姐,不假思索的说“当然高了!”
王小姐:是中石油中海油那些吗?当然高了!跟我们工薪阶层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百万,当然高了,我们工薪阶层是连想也不敢想的。
对于限制薪酬60万这个说法,张小姐认为,降得还是保守了。
张小姐:60万还是有些高,应该按照他们的工作量来考量,比我们工薪阶层多一点还差不多。
在民营金融企业工作的陈先生则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60万高是不高,但把顶薪一刀切似乎也有问题。
陈先生:很多业务类的国企来说,60万其实并不是很高。如果只是单纯限制薪酬而不是按劳分配,是属于计划性的体系,也不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的规律。
某知名跨国企业高管王先生的观点则更为“客观”,他说,搞明白“工资”的构成咱们再谈年薪也不迟。
王先生:因为毕竟国企一把手是有行政级别的,就意味着他才有体制底下一切的保障和福利。如果算上这一些的理性成本,确实不应该给他特别高的市场化的薪资。
作为国企的领导、高管,很多时候和民企或者说外企的高管不同,作为国企,他在很多条件下有先天的优势。包括有行政级别,所以跟同级别的,比如管理者,可能经常会有机会坐在一起开会,这个时候掌握的资源就比别人多,因此干活就比别人要容易。
工资高不高,咱得比比才知道。先拿“一把手”跟“普通员工”比比。以广州为例,2011年各国企的董事长平均年薪是50万元左右。员工的平均年收入是5万多块钱。一把手大概是普通员工的10倍。那这么看60万的年薪不但不合理,甚至可以说的的确确有点高!
但如果上秤比较的是外资企业的CEO,人家动辄千万还是美元的年薪,就让有些央企老总自感委屈了。说到底,标准是什么?标准由谁来定才是关键。财经评论员叶檀以国际经验为例,作出了分析。
叶檀:不同的国家是不同部门说了算的,2008年之后美国拯救了很多的企业。即便是私人企业,政府的资金一注入,拯救之后,央企的高管薪酬就由政府说了算。法国是政府、财政部跟工会组织协调之后说了算。英国是议会说了算,我们国家如果是地方国企,是地方政府跟对方的人大协调之后说了算,主要是央企跟国资委本身在操作,包括发改委也会介入,我们的规则是非常的模糊不清,考核标准比较宽泛,内部的财务透明性不够。
用期权的方式是比较好的,期权的兑现年限应该拉长,即使离开岗位也不能马上兑现,要等到经济周期结束,在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永远会觉得他是一个好的国企高管,所以他的期权兑现必须是在经济下行之后,他的能力经过完全的测试,企业的营业能力经过测试之后能够抵抗住经济下行的压力的,他才能够期权完全兑现。
(记者张闻 何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